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一般由表达事态的领域和表达说话者(表现主体)态度(对事态的看法、句子的表达方式)”的领域组成。我们把前者称为‘命题’,后者称为‘语气’。”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对“语气”进行的研究都非常多,但是纵观先行研究,我们会发现研究者均是各持己说,对语气的各种表达方式的命名也还未达成一致。且对日语和汉语的语气进行的对比研究也还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命题来说,语气是主观的,在句子的理解和人与人的交流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一部分。语气也被称为是日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因此,将两种语言的语气进行对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领域,已变成两国语言教育的重要且紧迫的课题。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比研究和描写与解释的研究方法,对以“可以”和“てもいい”为中心的中日许容表现进行对照研究。期待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对两者的本体研究,也能对中日对照研究做出一点贡献。此外,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能够给以汉语母语者为对象的日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提供一点启示,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所在。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先行研究以及研究的范围和方法进行概述。第二章以先行研究的分类方法为参考,设定“说话者S”“听话者H”“第三者T”三大主体,依照“许容事态的决定者A”“行为K”“行为执行者B”三大因素,将“可以”和.“てもいい”分为客观的许容和主观的许容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多个类别,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第三章则参考“可以”和“てもいい”的分类方法,将两者的否定形式分为“不可以”“不能”和“てはいけない”、“可以不”和“なくてもいい”两组,同样地细分为多个类别,在明了各个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可对译及不可对译的情况。第四章是对前两章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的总结,且提出了今后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