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险变化与挑战机遇复杂交织于开放型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多端,传统旧式治理机制渐入迟暮,面临多方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间经贸博弈、经济周期波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革命作用影响、经济危机链式冲击以及突发性公共危机全球波及等。“变化与适应”由此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的变革、分化和调整趋势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外部突变风险因素、干扰性因素也会持续释放。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能充分抵御外部复杂因素干扰,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实现质量效益发展提升,进而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成为各个国家开始深入探讨的议题。当今中国,与各国经济的联系更加深刻和全面,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也是中国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路上所必然要面对的大环境。就自身而言,我国面临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调整,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存量问题、结构问题集中解决的困难。要稳基础、降风险、增动能、优结构,形成长久发展的经济运行路径,就需要建构起具有韧性发展力的经济系统。经济发展韧性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系统在内外部经济变化环境中,为实现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具备的应对风险、适应变化及促进创新的能力,这一韧性是发展且演化的。一个有韧性的经济体,不仅表现为危机与变化中的自适应力和自调整力,更是要善于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促进经济肌体保持健康稳定。本研究立足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历史新时期,在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演变呈现的新特点基础上,对于“经济发展韧性”的研究从单一视角的危机应对延展放宽到演化视角下的韧性积累与构成,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经济韧性概念及方法对特定冲击与常规状态之间研究的分割。通过联系、发展和演进的多维视角进行分析研究,为坚定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道路最终实现高质量转型奠定理论与现实基础。为了完整地形成经济发展韧性的研究框架,文章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提炼出基本研究维度,将经济发展韧性分析过程予以抽象模拟,最终生成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理论模型”,在阐述韧性理论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基础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四个关键方面分章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基础韧性为理论模型的基础层,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时空规定性和前摄准备性。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是在积累中逐步形成的,而在一定的自然、人口、组织等条件下,系统内的产业、企业等实体之间会形成较为稳定的互联形态和发展基础,这种基础性关系近似于生物体内的抗体,具备一定的免疫基础功能。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韧性体现为自身的独有特点和发展潜力,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这些基础特性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坚实支撑,实现了相对充足的资源供给,也形成了有效的基础防护,以此为依托通过夯实经济基础性的支撑要素,促进其他优势的转化提升,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内在基础弹性空间,最终构建起应对风险变化的基础性屏障。二是结构韧性与创新韧性是理论模型的核心层面,体现为“演化韧性”视角下的一种空间回旋和创新能力,核心层在演进性势能作用下提供长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韧性体现为具有韧性的经济结构组成,即以协调联动的结构为依托、以相关多样的产业结构为支撑、以具有较大回旋余地的市场结构为缓冲带、以需求结构升级变化为战略契机。强化结构韧性有利于最小化结构性摩擦和错配,从而充分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持各经济因素的循环自洽、平衡衔接和协调发展。创新韧性则能够促使经济体实现长期持续增长能力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制度韧性是经济发展韧性理论模型的保障层面。一个有韧性的经济体需要具备在坚持根本原则制度框架下的经济调适和治理能力,以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需求。保障层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引入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影响形成“能动性调适”,以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制度支持体系为保障,以治理防范和应对经济风险为目的,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需要说明的是,韧性理论模型的研究层次相互联系、研究维度相辅相成,绝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其通过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层级互动反应机制,进一步证明如何在稳定基础能力、强化核心驱动、形成多级保障三个层面催生经济韧性因子,从而形成保障经济发展持续能力的重要机制构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有韧性的,且这一韧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被强化的,具有创新提升的优势。未来关注每一韧性维度尚需提升的空间或短板,有针对性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质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战略维护,需做到“保持并夯实”基础韧性,“延展并优化”结构韧性,“平衡并激活”创新韧性以及“增强并完善”制度韧性。经济发展韧性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新,研究方法还在逐步探索中。鉴于此,本研究将结合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从不同角度予以综合分析。在进行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理论模型分析和研究维度分解之后,文章以此为基础划定具体指标,对中国近些年经济发展韧性表现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未来维护与提升的相关思路。总体看,经济发展韧性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借鉴梳理已成熟的理论研究,通过形成自身研究框架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丰富了经济发展韧性研究的方式方法,以期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新视角的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