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n3701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险变化与挑战机遇复杂交织于开放型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多端,传统旧式治理机制渐入迟暮,面临多方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间经贸博弈、经济周期波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革命作用影响、经济危机链式冲击以及突发性公共危机全球波及等。“变化与适应”由此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的变革、分化和调整趋势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外部突变风险因素、干扰性因素也会持续释放。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能充分抵御外部复杂因素干扰,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实现质量效益发展提升,进而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成为各个国家开始深入探讨的议题。当今中国,与各国经济的联系更加深刻和全面,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也是中国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路上所必然要面对的大环境。就自身而言,我国面临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调整,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存量问题、结构问题集中解决的困难。要稳基础、降风险、增动能、优结构,形成长久发展的经济运行路径,就需要建构起具有韧性发展力的经济系统。经济发展韧性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系统在内外部经济变化环境中,为实现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具备的应对风险、适应变化及促进创新的能力,这一韧性是发展且演化的。一个有韧性的经济体,不仅表现为危机与变化中的自适应力和自调整力,更是要善于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促进经济肌体保持健康稳定。本研究立足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历史新时期,在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演变呈现的新特点基础上,对于“经济发展韧性”的研究从单一视角的危机应对延展放宽到演化视角下的韧性积累与构成,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经济韧性概念及方法对特定冲击与常规状态之间研究的分割。通过联系、发展和演进的多维视角进行分析研究,为坚定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道路最终实现高质量转型奠定理论与现实基础。为了完整地形成经济发展韧性的研究框架,文章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提炼出基本研究维度,将经济发展韧性分析过程予以抽象模拟,最终生成了“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理论模型”,在阐述韧性理论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基础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四个关键方面分章节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基础韧性为理论模型的基础层,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时空规定性和前摄准备性。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是在积累中逐步形成的,而在一定的自然、人口、组织等条件下,系统内的产业、企业等实体之间会形成较为稳定的互联形态和发展基础,这种基础性关系近似于生物体内的抗体,具备一定的免疫基础功能。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韧性体现为自身的独有特点和发展潜力,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人力资源,这些基础特性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坚实支撑,实现了相对充足的资源供给,也形成了有效的基础防护,以此为依托通过夯实经济基础性的支撑要素,促进其他优势的转化提升,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内在基础弹性空间,最终构建起应对风险变化的基础性屏障。二是结构韧性与创新韧性是理论模型的核心层面,体现为“演化韧性”视角下的一种空间回旋和创新能力,核心层在演进性势能作用下提供长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韧性体现为具有韧性的经济结构组成,即以协调联动的结构为依托、以相关多样的产业结构为支撑、以具有较大回旋余地的市场结构为缓冲带、以需求结构升级变化为战略契机。强化结构韧性有利于最小化结构性摩擦和错配,从而充分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保持各经济因素的循环自洽、平衡衔接和协调发展。创新韧性则能够促使经济体实现长期持续增长能力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制度韧性是经济发展韧性理论模型的保障层面。一个有韧性的经济体需要具备在坚持根本原则制度框架下的经济调适和治理能力,以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需求。保障层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引入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影响形成“能动性调适”,以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制度支持体系为保障,以治理防范和应对经济风险为目的,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需要说明的是,韧性理论模型的研究层次相互联系、研究维度相辅相成,绝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其通过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层级互动反应机制,进一步证明如何在稳定基础能力、强化核心驱动、形成多级保障三个层面催生经济韧性因子,从而形成保障经济发展持续能力的重要机制构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有韧性的,且这一韧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被强化的,具有创新提升的优势。未来关注每一韧性维度尚需提升的空间或短板,有针对性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质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战略维护,需做到“保持并夯实”基础韧性,“延展并优化”结构韧性,“平衡并激活”创新韧性以及“增强并完善”制度韧性。经济发展韧性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新,研究方法还在逐步探索中。鉴于此,本研究将结合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从不同角度予以综合分析。在进行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理论模型分析和研究维度分解之后,文章以此为基础划定具体指标,对中国近些年经济发展韧性表现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未来维护与提升的相关思路。总体看,经济发展韧性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借鉴梳理已成熟的理论研究,通过形成自身研究框架对中国经济发展韧性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丰富了经济发展韧性研究的方式方法,以期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新视角的思路与建议。
其他文献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全球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形成的庞大金融需求与原有金融体系提供的有限金融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催化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普及。既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及其所带来的金融格局之间的不匹配,一直在推动着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金融要素都是因为金融功能而产生、存在和发展。本论文从金融功能视角,突破现象描述和
改革开放以来确立的“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虽然实现了中国农业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农业经营格局的变化,土地细碎化、经营分散化、务农老龄化以及耕地撂荒弃耕,共同构成了家庭承包经营发展进程中的现实图景。为此,通过土地流转谋求农业规模经济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导向,然而面对农业弱质化、高成本、非粮化等突出问题,“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服务”和“小农户如何融入现代农业”成为了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维持其植物群落是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对于长江大保护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均至关重要。而上世纪80年代后,洞庭湖大规模人工杨树林种植及2003年三峡大坝投入运行,使得洲滩地形与水文节律这两个关键湿地生态特征受到了强烈人为干扰,对湿地植物产生了影响。为保护和修复湿地,2014年相关部门在洞庭湖区域启动洲滩退林还湿工程,2018年对湖区内养殖子湖实施退渔还湿工程,然而受到强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进入“双高”时代,对更具特色和更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追求成为新的办学目标。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然而,从目前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大量的教学改革投入并没有能得到与之匹配的产出,如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学习者特征之间存在的明显不匹
学位
热辐射作为基本的热量传递方式,目前人们已经发展了多类求解介质辐射输运问题的数值方法。但对光学厚度变化很大的多尺度问题,许多数值方法会遇到计算效率低或精度差的问题。因此发展适用于多尺度辐射输运的数值方法就很有必要。最近提出的离散统一气体动理学方法(Discrete Unified Gas Kinetic Scheme,DUGKS)就是一种多尺度方法,该方法在多尺度气体流动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
芦苇编织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线条柔美、纹样随性的特点,可成为家具装饰中独具风格的重要装饰手段。芦苇属于绿色生态材料,具有可再生、周期短、易降解等优点,是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种优良替代材料。若将芦苇原材用于家具表面装饰、家具制造,丰富现代家具设计的风格和艺术形式,符合家具设计贴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理念,同时有利于增加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湿地循环经济。论文以芦苇茎秆为研究对象,通过增韧与染色改性研究
如今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户型布局设计对住宅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有众多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实现设计图的绘制,但设计方案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设计来完成,因此存在设计流程交互时间长、难以满足用户自主个性定制化等问题。本文将生成对抗网络引入到户型布局任务中来,利用它自动实现户型布局设计方案。本文将设计任务拆分为三个子任务:房间划分、家具摆放、户型图转化。在现有研究的基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