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形成路径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分工布局的国际化趋势加快,出现了更为频繁的人力资源跨国流动,产生了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标准的国际化需求,本文通过对国际范围内正在普遍建立和推行的一项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制度的形成路径进行分析,试图探究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实现科学评价人才,指导教育与培训,并使评价结果有效支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效果。本研究从我国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制度的需要出发,聚焦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层面
其他文献
高级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量具有较高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加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高级技能人才。据统计,我国技术工人总数约为7000万,其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约为280万人,仅为技术工人总数的4%,与发达国家20%-40%的比例相距甚远。按国家“十五”规划,目前,高级技能人才的缺口达700万人,山西省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现代经济体制下已经现得越来越成熟。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事业。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科技活动的统计与R&D核算的世界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客观上也要求我国的R&D核算体系日益完善以满足国际间科技水平与R&D活动水平的比较。本文在国际科技活动与R&D活动发展的大背景下着手对R&D核算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