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唐时期,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但学界对元稹的研究却相对薄弱.1980年,卞孝萱先生《元稹年谱》出版,开创了元稹研究的新局面.1982年,中华书局版《元稹集》问世,元稹作品才有了点校本.80年代中期以后,吴伟斌和杨军先生是元稹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学者.杨氏重点考订《元稹集》的失误与不足,有不少创获;吴氏重点辨析《元稹年谱》的失误与不足,虽不无创见,但其学术研究多有不规范之处,失误因而屡见不鲜.《元稹年谱新编》重点考订元稹生平事迹,兼及作品系年、辨伪与辑佚,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元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元稹年谱新编》在内容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平考订,二是作品考订.在生平考订方面,首先力求细致地展现元稹的人生轨迹,补前人之不及;其次力求严谨地辨证前人的失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如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有"始亡兄集"一语,据文意,"亡兄"当是其胞兄,但元稹根本没有胞兄名"集"者,学者对此多不注意.经过审慎考订,我发现"集"原是"某"形近之讹,实际指元稹二兄元秬;如关于元稹的初仕,有学者认为其时间是贞元十六年,地点是河中府;有学者认为其时间是贞元十年稍后,地点是河东府.但经过我的谨慎考订却发现,元稹初次正式踏入仕途是在贞元十九年,在此之前,元稹只是候补官吏而非正式官吏.在作品考订方面,力求在系年、辑佚、辨伪上有所创获.(1)系年:能确切考知写作时间者,系于相应年份之下;能考知大致写作时间者,系于相应时间之内;确实不可考知者,附于年谱之末.本年谱订正前人系年失误数十处,补充系年近十处.如据历法考订元稹《除夜酬乐天》作于大和二年而非长庆三年.此外对有关唱和作品也尽可能检出(包括当时酬和与后世追和),以供后人研究参考.(2)辑佚:冀勤、陈尚君等先生已补辑元稹多篇(包括残篇),但仍有未辑者,本谱续辑元稹诗文8篇(包括残篇).如据署名徐凝《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与《奉酬元相公上元》的酬唱关系,考订前者本为元稹之作.(3)辨伪:卞孝萱、岑仲勉、杨军等已作过一些考辨,有功于学术甚多,但仍有署名元稹的八篇作品未"验明正身".如据杨巨源生平考订出《授杨巨源郭同玄河中兴元少尹制》作于长庆四年,应属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