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导致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浸种法与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后代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变异性状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农艺性状的变异(如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片形状与颜色、叶片的长度与宽度、光合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百粒重和生育期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变化,叶片的超微结构变化,营养指标的变化等。这些变异性状有的具有供体性状,有的产生新的性状,并且在D_3代趋向稳定。通过对2003~2005年的3~4代观察、选择,从中已选出了一些遗传稳定的优良变异材料,具体结果如下: 1.浸
其他文献
本论文研究了鲜食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积累规律的品种间差异,以及氮、钾不同施用方式对鲜食玉米主要营养组分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授粉后15~30天,不同品种玉米(中糯1号、中
本文选用1970s以来育成并曾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以及新育成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水氮、低氮和低氮干旱复合胁迫3个处理,研究低氮干旱胁迫对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根系特性、叶片持绿性以及氮磷钾积累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随年代推进,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根干重、根长及根表面积呈先升后降又升的趋势,伤流液量逐渐增加。低氮干旱胁迫影响根系形态构型及生理活性。低氮使根干重、根长度及根表面积增加,使能够准确反
对转sck基因水稻亲本和组合的农艺性状、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特性、配合力,以及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分离规律、表达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sck和hpt基因导入后.受体水稻D62A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育性基本不变,仅剑叶长、剑叶宽及穗长变异较大,但不可遗传;C162则有8个农艺性状变异很大,但仅株高、剑叶宽、千粒重3个性状能在杂种F_1获得遗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