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水浒传》作者的争论由来已久,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说法:施耐庵著、罗贯中著、施罗合著、累积成书。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绪论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概括了作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即从版本题署、明清笔记史料、《水浒传》文本、《三国演义》《平妖传》与《水浒传》共性四个角度深入开展研究。第一章从版本题署看《水浒传》作者。“东都施耐庵撰”源于金本,属于金圣叹的杜撰,“钱塘施耐庵编辑”更将原本属于罗贯中的“编辑”一职改掉,从“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到“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中可以看出,施耐庵的职责相当模糊,而且“的本”作者不能成为小说《水浒传》作者的依据,而罗贯中在各个版本题署中多次以独立的面貌出现,比施耐庵更具有成为作者的资格。第二章从明清笔记和史料中看《水浒传》作者。明清笔记史料中有多处提到罗贯中创作《水浒传》的记载,这些材料如果正确地解读,是可信的。明清笔记史料中多次提到施耐庵作《水浒传》的材料,要么没有根据,要么经不起推敲。第三章从《水浒传》文本看作者。《水浒传》全书忠义贯通,思想统一,虽然前后忠义侧重不同,艺术有高下之分,这些都存在着另外的原因,不能据此认为《水浒传》为施罗合著。《水浒传》中大量描写存在江浙尤其是杭州痕迹,也同时具体有山东尤其是东平及其周围之痕迹,从这两点来看,无论是钱塘的施耐庵与江苏兴化的施某某都不能成为作者,而罗贯中恰好有这个可能。第四章从《三国演义》《平妖传》与《水浒传》对比来看作者。两书与《水浒传》存在不少共性,思想、故事情节、情景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在不少相同相似之处,似乎可以证明它们同出于罗贯中之手。结论中对全文作出总结。《水浒传》的作者为罗贯中,是比较研究之后慎重作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