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风格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FT风格在当代作为一个前沿的设计风格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特点鲜明,充满艺术感的表现形式受到了艺术家以及当代年轻人追捧。LOFT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纽约的苏荷区艺术家们自发的对旧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改造,随着时间的推移,LOFT风格的内容和理念愈加的完善。我国的LOFT由上世纪90年代末传入,起初LOFT在中国以艺术家工作室和商住两用住宅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最早的LOFT工作室是由台湾设计师登琨艳改造的苏州河畔工作室,最早的商住两用住宅是由潘石屹在北京建造的“SOHO现代城”,这两个案例也打开了 LOFT在中国发展的序章。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LOFT融入了许多设计的元素,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改造后的空间既是工作室也是居住的空间,模糊了工作与居住的界限。在我国,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国家和设计师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在当代的主流设计观点中,优秀的设计一定是符合可持续设计发展理念的,对旧工业建筑的处理上,相对于暴力的拆除重建,合理的对其进行设计改造,是最符合当前设计理念的一种处理方式。这些旧工业建筑的前身多是国有企业,因为企业的转制,和地方经济重心的转移等原因被遗弃下来。它们作为工业时代的见证,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引入LOFT风格对其室内空间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空间以商业空间、办公空间、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住宅空间等形式出现,这种处理方式对旧工业建筑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使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对现有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也能从侧面体现我们对旧工业建筑的尊重。本文通过对LOFT风格的深入研究,对LOFT风格的设计进行分析,LOFT风格高大开敞的特点与旧工业建筑本身的特点相符合;同时LOFT的写实特点,运用于改造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对旧工业建筑的原貌进行保留,通过研究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制定设计策略,并附以案例进行佐证。本文首先论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接着论述了 LOFT风格以及旧工业建筑的相关概念;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论述了 LOFT空间自身的特点,LOFT室内设计中设计元素的特点以及LOFT风格在不同类别的室内空间形式中具体的运用,从理论方面说明LOFT风格如何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进行运用;第四章分析LOFT风格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运用的经典案例,通过分析成功的案例来证明LOFT发展的可行性与意义。第五章总结设计策略,总结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原则以及LOFT风格运用在旧工业建筑中的改造策略;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对LOFT风格的发展及旧建筑的改造做出展望,以及论文的未尽研究事宜。
其他文献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纸价"成为了印刷包装业的热词。经过一年多时间,业内人士从"谈纸价色变",逐步转变成"司空见惯"。据了解,2016年纸价领涨主要集中在包装用纸领域,而2017年,文化
函数极限不存在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难点,熟练地掌握一个函数极限不存在的判别方法对于整个数学分析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文章研究了一元函数极限不存在的定义与常见的证
<正>据报道,上海大学教授刘建影团队与法国中央纳米研究院,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在石墨烯散热研究上获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石墨烯是二维
当墩梁固结桥梁存在合龙温差时,为使桥梁结构的成桥状态接近于设计基准状态,需要对合龙顶推力进行调整,且当地质状况复杂时,有限元软件难以对桩-土相互作用进行精确的模拟,因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学习情境与任务】某版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某一专题的选文曾在十多年间里数度更易,而近来其现代诗歌部分的选文又被大量剔除。教材的文本遴选和剔除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教材编
对大直径重掺锑硅单晶中流动图形缺陷(FPDs)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温快速退火工艺(RTA),将重掺锑硅片在N2,Ar,H2三种不同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对退火前后FPDs的密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自从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法律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法》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盼望已久的《
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和大学这两个层次分别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的重大的结构变化,并着重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这三个国际大趋
旅游商品设计是以旅游商品为对象的设计行为,其目的是为旅游商品以及它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我国目前的旅游商品设计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