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世界的线上自我建构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自古希腊时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学、心理学的热切关注。随着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自我出现了被物化和异化的现象,对此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到底谁才是网络世界的主体。尽管他们感觉到主体客体化倾向开始凸显,但仍然认为“人”是网络时代的主体,因为只有这样一切才有意义。网络为主体的自我建构即“线上自我建构”(后文将统称为线上自我建构)开辟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的虚拟空间,为自我提供了虚拟身份,使得自我得以在网络世界建构一个不同于现实自我的虚拟自我。文章从四个部分对线上自我建构进行论述,首先,介绍线上自我建构的研究概况,包括其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其次,重点论述网络背景下线上自我建构的特征;第三,分析线上自我建构对传统自我建构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线上自我建构在现代社会的处境。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线上自我建构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概述它的历史,并介绍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第二部分“线上自我建构的特征”提出网络时代给自我建构带来了虚拟维度,原来人们的自我建构基本都是在现实中进行,网络的到来让人们能在虚拟世界中建构身份,这给自我建构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线上自我建构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自我建构的特征。建构的特征有匿名性、开放性、表演性、理想化等。第三部分“线上自我建构对传统自我建构的影响”,与传统自我建构相比,线上自建构将传统自我建构的结果侵蚀掉,使得传统自我角色边缘化,自我连续性中断,以及传统价值感丧失即传统自我建构推崇的统一的、连续的自我被消解掉;自我建构看似陷入危机当中,实则更是一种契机,因为它由此获得了自我更新的机会。第四部分“现代社会与线上自我建构”,前一部分分析了线上自我建构对传统自我建构产生的影响,这一部分则回归当下,分析线上自我建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网络技术为其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持,但是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也对线上自我的主体地位产生了威胁——物化说、异化说正是这种威胁的体现,它使人们重新思考线上自我的地位,所以网络技术对于线上自我而言,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撑更为它正了名;其次现代社会思潮所塑造的就是多元化、分裂式自我,这暗示着传统自我的死亡,这种思潮环境为线上自我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最后在这样多元的文化冲击中,传统自我已经无法像原来一样生存,在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旧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的情况下,人们将眼光投向网络世界,去网络中找寻新的支撑点,以求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填补现实的空虚,实现对自我的救赎。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进步,也使得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改进和完善,在全球化浪潮的大趋势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了信息网络新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行为态度、行为特征、行为风格等的总称。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
由于感应淬火是局部加热,温度梯度大,工件中产生的应力比炉内加热时的复杂。同时,表面淬火有可能在工件中获得最佳的残余应力状态。感应淬火时的应力和畸变从最初即上世纪30年代
我们都知道随着新时代教学理念的优质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必要条件.笔者在本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网络社交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成为一种更具活力的沟通交流工具。这对高校学生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
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巨变波澜壮阔,又是一个金色的十月,在这个收获的委节,我们迎来了伟大祖的60华诞.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量井喷式增长、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
金秋十月,当你踏进衡东县委党校大门,一排排整洁的校舍,一阵阵伴着清风而来的朗朗读书声,一支意气风发、醉心教坛的教师队伍,会使你由衷的惊叹与迷惑,一个普通的县级党校,如
本文通过对苏雪林颇为著名的两篇作家作品论(《论李金发的诗》、《沈从文论》)的分析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构建的梳理,研究苏雪林这两篇批评文章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所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通信事业也获得了巨大进展,同时通信线路施工项目数量剧增.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对其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应当结合施工现场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