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也迅速建成,来接纳排放的大量生活和工业废水。目前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已超过1.22亿m3/d,脱水污泥产量达2060万t/a。因此迫切需要为污泥提供高效、可行的处理处置工艺,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污泥厌氧消化后具有脱水性能变差、含水率高的特点,而当前普遍采用的CPAM存在二次污染问题。本研究采用可降解的、无毒壳聚糖和聚合硫酸铁联合调理消化污泥。研究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滤液浊度、污泥比阻、滤饼含水率)和污泥絮体结构特性(EPS、污泥形态)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另外,考虑到污泥最终处置未来趋势,分析了调理后污泥固体中有机质并估算热值、上清液TP含量来讨论污泥资源化程度,而且为评价污泥资源化的风险,还进行了污泥中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 CTS和PFS联合调理30min后,发现投加顺序为先投加PFS,后投加CTS效果相对较好,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明显改善。当PFS和CTS投加量分别为50mg/g DS和10mg/g DS时,污泥比阻为2.08×1012m/kg,降低至经济脱水范围,滤液浊度达到最低为62..43NTU。而CTS单独调理时,投加量大,污泥脱水效果有限,运行成本较高,联合调理时降低了药剂成本。如果考虑实际应用时,可采用PFS和CTS投加量分别为40mg/g DS和10mg/g DS。(2)消化污泥通过联合调理后,随着投加量增加,污泥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多糖和DNA浓度快速上升,最后的浓度分别为78.16mg/L,32.08mg/L,24.49mg/L,说明污泥絮体内的EPS向上清液中释放。调理前后污泥形态进行电镜SEM分析也发现,污泥絮体表面的EPS脱落,形成更为致密絮体,包裹其内的大量自由水和污泥颗粒间的部分结合水被释放至上清液中。(3)污泥固体中有机质(VS/TS)值降低至0.581,估算污泥热值为12820kJ/kg,热值较低,不适宜焚烧。上清液中SCOD的含量从127.69mg/L上升至335.27mg/L,污泥上清液的有机质含量也增加,有机质的资源化利用方向可以是碳转化、生物利用等。污泥上清液中的TP上升至30.49mg/L,可以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对污泥上清液TP进行回收。重金属总量调理前后变化不大,只有相对土壤(PH<6.5)的农用标准,Zn、Cd有稍微超标;重金属形态分析情况为:大多数重金属比较稳定,可迁移性很弱,重金属Zn迁移性极强。从以上分析讨论中,由此可以得出消化污泥调理后进行农用风险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