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太原市新农合参合率、基金筹集额度和使用率均呈现出快速的趋势,随着制度的全面实施,该地区新农合未来基金筹集、支付与农民医疗服务利用之间是否还可保持某种平衡而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了解太原市新农合制度的运行趋势,探究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在未来管理中是否存在基金透支的压力,提出基金透支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促进太原市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采用统计学描述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太原市近5-1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新农合参合情况、基金筹集、支付及其平衡情况,参合农民的住院服务利用率、费用支付、补偿和主要的住院病种等,
结果:①过去5-6年,太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速度达10.37%,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8-20%;②新农合人均筹资由31元增加到2012年的294.37元,各级政府筹资占83.1%,个人筹资占16.9%③新农合基金运行基本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占基金总额80%-90%的大病统筹基金支付,从2010年开始超过当年筹资的100%,基金累计结余比例逐年减少。④参合农民住院率从2006年的1.67%上升到2012年的8.0%,次均住院费用从4832元增加到7734元。住院病人向上级医疗机构流动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是县乡两级的3-9倍。⑤太原市新农合住院的疾病谱中,循环、肿瘤、呼吸、消化和意外伤害排在前5位。
结论:太原市新农合在2008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之前,从制度建设,到基金筹集、支付和农民住院服务利用都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新农合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疾病经济风险,医疗需求得到明显释放。但未来存在大病统筹基金透支的风险。就医人次的过快增长、住院级别上移和慢性病是导致基金透支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农村居民的就诊和转诊行为,针对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高血压、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恶性肿瘤等疾病采取公共卫生和临床预防措施是控制重大疾病风险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