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滨海城市的发展,城市海岸带因其水、陆兼备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日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对受损或退化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海岸带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海岸带开发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承担了典型海洋生态功能区、特殊海洋地形地貌的修复工作,是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生态退化程度、不同保护对象、不同生态系统应采用不同的修复措施。本文以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内实施多年的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和生态管理的“三大修复”措施,采用集对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渤海生态修复工程近年来的海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识别了影响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并将其划分为环境状况、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三个类别。经过指标的可行性分析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包含17项指标的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对有关专家的意见和指标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划分。同时,参考了相关研究中指标准则制定方法,采用数据离散化中的K-means聚类算法,建立了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指标准则。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逐年份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近年来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水平的排序为:2013>2012>2010>2009>2008>2011>2007>2006。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近八年该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水平整体上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渤海海域通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海域内水质指标及生态指标有明显好转。对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现有运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的运行管理缺乏理论指导,管理权责不明晰,资金来源不明确及生态监测体系缺失。针对问题提出了管理评估体系,为该生态修复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