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而人口增长也开始放缓,人口与经济的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化。传统的人口与经济分布呈现“西部低、东部高”的态势,但中国31个省市人口与经济分布状况则在不断的变化。因此,研究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集聚效应,一方面,可以探讨我国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转移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分析中国各地区人口与经济的集聚情况,可以直观了解不同区域人口与经济聚集水平,发现人口与经济集聚中心,为优化区域人口和产业结构、统筹规划人口与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了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及演化的相关文献,梳理了人口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随后,采用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市人口与经济数据,通过地理集中度法、不一致指数分析法和ArcGIS绘图研究了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现状。其次,采用重心法计算了人口、GDP和三次产业的重心,并绘制了各重心的演化轨迹,分析了人口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规律。再次,利用GeoDa进行空间自回归分析,探究了中国整体与局部人口与经济的集聚效应。最后,利用前文的分析结果,总结了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一致。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呈现“西部低、东部高”的态势。而人口与经济匹配程度则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以及中东部之间的安徽省、河南省等地区人口聚集程度高于经济聚集程度,中部湖北省和湖南省等地区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相对协调,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聚集程度高于人口聚集程度。(2)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规律呈现多样性,GDP重心、三次产业重心和人口重心总体偏移方向不一致。人口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了4.15km,GDP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了60.68km,第一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偏移了59.91km,第二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了120.12km,第三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38.86km。(3)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集聚、交通条件、专业化分工和地区自身原因;人口与经济空间不一致的原因可以分为人口与经济集聚程度不一致、政策不一致和马太效应。(4)中国31个省市人口、经济和人口经济匹配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2001-2016年,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人口存在低低集聚关系,而江苏省、浙江省存在高高集聚关系;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经济存在低低集聚关系,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存在高高集聚关系;四川省人口与经济匹配度存在低低集聚关系,河北省存在低高集聚关系,广东省存在高低集聚关系,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存在高高集聚关系。
本文采用了不同方法分析了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演化规律及集聚效应,但在分析影响因素时,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回归分析这类定量分析过程。笔者一直希望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来探讨人口与经济空间部分的影响因素,但由于空间影响因素的指标难以确定,模型难以构建,因此该方法一直没有完成,希望在未来有机会寻找到适合且合理的指标来解释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原因,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首先总结了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及演化的相关文献,梳理了人口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随后,采用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市人口与经济数据,通过地理集中度法、不一致指数分析法和ArcGIS绘图研究了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现状。其次,采用重心法计算了人口、GDP和三次产业的重心,并绘制了各重心的演化轨迹,分析了人口与经济重心的演化规律。再次,利用GeoDa进行空间自回归分析,探究了中国整体与局部人口与经济的集聚效应。最后,利用前文的分析结果,总结了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1)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不一致。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呈现“西部低、东部高”的态势。而人口与经济匹配程度则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以及中东部之间的安徽省、河南省等地区人口聚集程度高于经济聚集程度,中部湖北省和湖南省等地区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相对协调,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聚集程度高于人口聚集程度。(2)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规律呈现多样性,GDP重心、三次产业重心和人口重心总体偏移方向不一致。人口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偏移了4.15km,GDP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了60.68km,第一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偏移了59.91km,第二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了120.12km,第三产业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偏移38.86km。(3)人口与经济空间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集聚、交通条件、专业化分工和地区自身原因;人口与经济空间不一致的原因可以分为人口与经济集聚程度不一致、政策不一致和马太效应。(4)中国31个省市人口、经济和人口经济匹配度空间集聚效应明显。2001-2016年,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人口存在低低集聚关系,而江苏省、浙江省存在高高集聚关系;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经济存在低低集聚关系,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存在高高集聚关系;四川省人口与经济匹配度存在低低集聚关系,河北省存在低高集聚关系,广东省存在高低集聚关系,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存在高高集聚关系。
本文采用了不同方法分析了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演化规律及集聚效应,但在分析影响因素时,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回归分析这类定量分析过程。笔者一直希望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来探讨人口与经济空间部分的影响因素,但由于空间影响因素的指标难以确定,模型难以构建,因此该方法一直没有完成,希望在未来有机会寻找到适合且合理的指标来解释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原因,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