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居民”投资行为中的信任——对西安市城郊D村居民的调查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D村“拆迁补偿居民”的补偿款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用访谈法获取资料;以信任理论为基础和分析视角。首先从投资者的信任客体方面作分析,即信任谁,信任什么;其次,从投资者的信任主体方面作分析,即怎么、如何作信任判断和选择;再次,从过程角度,分析投资者的信任信念、信任期待的持续性。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基本结论:第一,依据信任主体与信任客体的关系,在制度环境或制度条件假定一致的情况下,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实际起作用的是人际信任中的关系信任和人品信任;人品信任较之关系信任的影响大,作用强。第二,依据信任主体对信任客体的期待,投资者投资行为中,权威信任和效益信任是影响投资项目选择的两个关键因素;投资者对权威信任是无条件的,是“耳听为真”,对效益信任是有条件的,是“眼见为实”,权威信任程度高于效益信任。第三,依信任主体信任产生的过程,投资者基于理性计算和非理性替代形成理性信任和替代信任两种信任类型;其中替代信任比理性信任更普遍。第四,D村投资者投资行为中同时并存多种信任类型,投资者所建立的信任是一个多元的信任综合体,形成六种信任模式。第五,依信任主体信任的持续性,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的信任信念、权威信任和制度信任均发生变化,出现矛盾和分裂。  研究中并讨论和提出:在现代社会中,人品信任在信任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单维度的信任类型对信任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信任是一个多元信任类型的信任模式。
其他文献
现阶段,宗族活动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始复兴,成为农村社区的一道社会景观。这已是颇具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虽然宗族一直是各学科研究的重点,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复兴带来的影响、宗
随着国家治理理念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嬗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明显缓和,在国家倡导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下,社会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外显力量加入到了社会治理体系中,并从中发挥着
在中国情景下,“差序格局”式的关系因素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换和交往逻辑。然而,现有的社会交换研究大都关注结构,忽视了对关系异质性的分析。网络交换论认为,“排他式”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面对当今农村社会凝聚力不断下降的现实,国家主导意识逐步从农村民众的视野和日常生活中淡出,以往为他们提供解释和帮助的源泉渐渐干涸。并且主流文化和传
失地农民是我国转型期城市化飞速发展带来的特殊群体。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失地农民数量与日俱增。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将达到1.1亿人。失地农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是“海洋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对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倡,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逐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