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太阳能利用潜力的严寒地区住区形态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住区为例,从太阳能利用潜力的角度上对其空间形态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包括哈尔滨市住区形态调研、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强度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三部分。通过对哈尔滨典型住区形态调研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到平行行列式、三面沿街式和四面围合式的三种典型住区形态;对实际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强度进行测试,得到并分析了外表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特点,利用Energy Plus软件建立实际建筑的物理模型并计算测点位置的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以验证模拟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和分析住区形态参数变化对住区建筑表面太阳能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住区形态参数对太阳能被动式和主动式利用的影响。首先,对哈尔滨市新建和在建的111个住区进行调研,其中平行行列式、三边沿街式和四面围合式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4.4%、14.0%和7.9%。住区建筑高度(层数)不尽相同,据统计19-33层最为常见,其出现频数占总频数的18.0%。同时,选取部分典型建筑对其表面太阳辐射进行测试,得到不同朝向、不同高度、不同环境中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特点。其次,为了保证本文研究的住区形态之间具有可比性,遵循当地住宅间距规范的前提下,利用OpenStudio插件建立模型,在基地边长为425m×325m、容积率定为3.42的标准下进行布置。利用Energy Plus软件和IESVE软件对典型住区形式进行太阳辐射强度分布的计算,得到三种典型住区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住区布局方式、朝向、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对太阳辐射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对各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影响。最后,利用孔帕尼翁标准对住区太阳能利用进行评价,探讨不同太阳能利用方式时住区形态参数的优化选取。研究表明,对于行列式布局方式,无论主动是太阳能利用还是被动是太阳能利用,受到形态参数影响最大,其中住区朝向仅对被动式利用产生影响。在周边式住区中,住区朝向、建筑形式和布局对被动式利用产生较大影响,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仅对主动式利用产生影响。在围合式住区中,建筑高度对主被动太阳能利用均有影响,其中被动式影响较大,而布局则仅对被动式利用有较大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当今世界住区正朝着多元化的格局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住区仍以封闭的居住小区模式为主,单一的居住格局已然不能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居住空间的需求。街区型住区作为21世纪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其空间特征、“场所”特征包含了城市空间的大量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建筑学科和城市规划学科领域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当前城市快
在城市扩张与人口老龄化等国情背景下,我国城市边缘拆迁安置社区的建设发展方向与该区域安置社区适老性的空间营造成为一个严峻问题。本文以青岛市城市边缘拆迁安置社区为例,选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小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带来诸多社会与环境方面的问题,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能源紧缺、环境质量低下和城市安全问题等。“以车为本”的规划与发展模式使
学位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共识,生态城市也成为城市建设的基本战略。然而目前的生态城市规划和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