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干扰对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abo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干扰对实验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6周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组(咬合紊乱组)B组(去除咬合紊乱组)C组(正常组),每组8只。在A、B组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放置橡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制造咬合干扰动物模型。B组大鼠于6周后去除咬合干扰,C组不做处理。全部大鼠8周后处死,切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及RT-PCR方法检测颢下颌关节软骨中TNF-α,IL-1,IL-6及IFN-γ的表达。   结果:在咬合干扰条件下,3组大鼠血常规检测未见异常;A组和B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出现典型的退行性变;RT-PCR检测结果显示:炎性因子IL-1,IL-6及TNF-α在各组大鼠中均有表达,三组之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实验A组IL-6和TNF-α的表达高于实验B组。3组大鼠均未检测到IFN-γ的表达。   结论:1.咬合干扰可造成大鼠颞下颌关节出现典型的退行性变,且炎性因子IL-1,TNF-α及IL-6在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增强,提示炎性因子与实验大鼠髁突软骨病理性改建活动有相关性。2.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和及时消除咬合干扰因素以减轻颞下颌关节的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人群对具有不同唇突度的侧貌的审美评价,并通过改变颏部位置模拟各类错(牙合)畸形,调查人群对各类错(牙合)畸形侧貌的审美要求,探讨颏部位置对侧貌唇突度审美的影响
背景:  炎症微环境和固体恶性肿瘤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是许多人类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与
目的:在众多改良Millard修复单侧唇裂的术式中,Mohler法应用较广泛。本研究探讨基于几何原理对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式进行改良,观察术后鼻唇部变化趋势,客观评价改良Moh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