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人文学科在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中处于弱势甚至边缘化的地位,而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学生的专业认同带来一定的冲击,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哲学视角下的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指导,运用“专业认同”(learner identity)这一概念分析模型,对我国理工科为主的高校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建构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选取S大学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文、史、哲三个专业的18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半结构式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探究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建构的过程并剖析了影响他们专业认同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从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为S校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S校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建构经历了期待期、迷茫期和调整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专业认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建构具有积极上升型、波动维持型和消极回落型三种类型。第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S校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建构,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兴趣和对专业的了解;外部因素包括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