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业务,自此告别了“单边行情”。但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是否能帮助我国股市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学术界乃至实务界仍存在着争议。六年来,融资融券的业务规模得到了高速发展,证监会进行了数次融资融券标的扩容,创业板股票从第二次两融标的扩容开始成为融资融券标的。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创业板股票市场和标的股票的波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其研究结论对提高创业板市场交易效率,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两融监管政策,减少甚至避免创业板非理性波动以及对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创业板指数和个股的波动性为研究对象,以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GARCH模型,对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与创业板指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提出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回顾和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在第二部分介绍了融资融券交易和股市波动性的基本概念以及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作用机制;然后,介绍了我国创业板融资融券业务的诞生过程、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证部分,针对创业板股票扩容的时间点,将所选取的时间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对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分阶段研究随着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扩容,其业务规模对创业板指波动性的影响,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个股——华谊兄弟,研究其在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股之后股价波动性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论:(1)自创业板开展两融业务以来,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根据扩容时间点将时间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其回归系数数值来看,融资和融券交易两者对创业板指数波动率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我们分阶段的回归结果认为随着创业板融资融券股票标的的增加,创业板指数的波动率有下降趋势。(2)在市场处于非理性的股灾阶段,投资者纷纷出现恐慌性抛售股票,波动率上升时,融券抛压会造成市场波动率增加,而融资买入有利于短期性维稳市场,起到一定的抑制波动率的作用。(3)选取创业板个股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个股而言融资融券业务对其股价波动具有助涨助跌的作用,说明融资融券对个股波动性的影响并未同创业板指相同,融资融券交易对个股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