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基在于五千年来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文化滋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多次召开会议强调传统文化教育问题。2014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提出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于2016年9月正式开始投入使用,逐步取代了教科书“一纲多本”的情况。统编本教材贯彻了中央的相关指示,体现国家意志,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增加了传统文化内容比重。本文通过对统编本古诗文选篇体现的传统文化进行统计分析,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学理上的帮助。依据文化的含义和教材实际,借鉴文化分类说的观点,笔者将古诗文选篇所蕴含的文化分为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种类型,并根据以上分类对古诗文所蕴含的文化进行逐条细化分析。根据分析所得结论,试图对统编本古诗文提出一定的选编建议,并探讨基于文化传承的古诗文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对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概括。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探讨统编本古诗文中蕴含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经过分析发现,统编本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形文化,具体体现在古诗文蕴含的古代文学文化、古代艺术文化、古代民俗文化、古代制度文化。第三章探讨统编本古诗文蕴含的精神文化。重点分析统编本古诗文中蕴含的古代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古诗文在价值取向上重视个体感受,鼓励个体积极向上、拼搏努力,同时也鼓励个体关心国家和社会。古诗文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崇尚整体统一、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和含蓄唯美的艺术境界,所以古诗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注重体验与感悟。第四章笔者对统编本古诗文提出一定的选编建议,并探讨古诗文教学策略。基于文化传承的古诗文选编应当既重视传承“雅”文化,也不可忽视“俗”文化;倡导积极情感态度,合理引导消极情感态度;适当增加体现质疑、探索、创新精神的篇章。对于古诗文教学,则试图探讨一种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即通过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历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话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品味古诗文的精神文化。第五章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