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川灌区日光温室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微孔灌膜下调亏灌溉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8年5月~2008年9月在甘肃省秦王川灌区兰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2号试验点日光温室中进行。番茄为欧洲品种阿波罗F1,本试验设计了全生育期9种不同程度土壤水分亏缺处理,各处理土壤水分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数)分别为(60%~70%)θf,(50%~60%)θf,(70%~80%)θf。试验结果表明:1.充分灌溉情况会延长温室番茄的生育进程,使生育阶段推后2~6天,结果导致高水分处理的弃果数增加,经济产量降低。温室番茄单株果数和单株果重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水分过高时,由于弃果数增加其反而会减小。坏果数和坏果率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坏果率达25%。不同水分处理,植株开花越晚,坐果时间越迟;较低的土壤水分条件缩短了番茄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导致开花结果的时间较早。2.各处理番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随前三个生育期呈线性递增态势。前三个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使番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明显降低,调亏程度越重,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降低越明显。轻度调亏复水后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生长恢复较快,重度调亏恢复较慢,且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下降还与控水阶段持续时间长短和生育阶段有关,控水阶段持续时间越短对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影响越小,需水关键期控水对番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生长速度的降低更为明显。调亏处理下番茄的LAI增长速率下降与调亏程度有关,调亏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且番茄生长的需水关键期控水也可明显降低LAI增长速率。到结果后期株高、茎粗几乎不增长,植株营养主要输送到果实上。在这个生育期可各处理番茄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这是叶片衰老脱落造成的。3.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条件下,温室番茄地浅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较剧烈,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缓。灌溉能降低地温,尤其0-20cm处影响最为明显,不同水分胁迫对地温有明显的影响,灌水量越大,地温下降越明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水分对温度的调控作用逐渐减弱。产量最低,充分供水产量最高,且两者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温室番茄从移栽到收获期干物质日增长量均呈现小-大-小的变化规律,在控水阶段各处理干物质日增长量均低于其他处理,重度调亏处理在控水阶段较其他处理降低程度较大。不同生育阶段控水其干物质下降程度也不同。4.温室番茄在控水阶段耗水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复水后其耗水量迅速增大,甚至超过对照处理;在各调亏处理阶段温室番茄耗水强度较对照均有所下降,且调亏程越度重下降越明显;调亏处理减缓了温室番茄叶片在生长后期的衰老速度,导致温室番茄在生育后期耗水强度大于对照;各控水处理在控水阶段的耗水模数较其余处理低,且重度缺水处理的耗水模数低于其他处理及该处理的其余阶段;不同生育阶段控水抑制了温室番茄生长;苗期和结果后期是温室番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时段,苗期和结果后期轻度干旱有利于提高温室番茄生物产量的水分利用率,并且开花结果期和结果盛期干旱处理的生物产量并不低于充分供水处理。充分灌溉情况下温室番茄的耗水量最大但产量并不是最高,苗期轻度调亏处理增产节水的效果最佳(增产25.6%,节水11.1%),结果后期轻度调亏处理次之,同时这两个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1.28kg/m3、35.07kg/m3,综上苗期轻度调亏和结果后期轻度调亏处理是温室番茄调亏灌溉的最佳调亏时期和最佳调亏程度。5.加法模型(Blank)和乘法模型(Jensen)均得出温室番茄在开花结果期和结果盛期的敏感系数最大,即在开花结果期和结果盛期受旱时,缺水对产量造成的影响最大,而在苗期和结果后期敏感指数最小,说明苗期和结果后期缺水对温室番茄产量的效应最不敏感。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从我国蔬菜机械化栽植生产实际和课题研究内容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蔬菜机械化栽植生产的意义、栽植机的工作原理、挠性圆盘式栽植器基本参数的优化等
物理是高中学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高考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背景下,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