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调查数据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及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本表现为分布散乱、集约利用程度低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本文以东乡族自治县为研究区,从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首先,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指数等方法探索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在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阻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的布局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以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和优化类型划分策略为依据,实现农村居民点优化类型的划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本论文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GIS空间分析、景观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南密、周边疏”的特征,而其规模则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南冷、周边热”的特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大规模-低密度”、“小规模-高密度”的分布特征趋于显著化;②四个产业布局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点虽集聚于最大规模聚落发展,但在整体上却趋于小规模、破碎化方向发展;③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影响因素下的农村居民点在集聚最大规模聚落发展的同时仍呈破碎化发展。(2)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的布局适宜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程度较高的区域大多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产业发展多元化的沿洮河综合产业区、特色林果种植区以及文化休闲旅游区等规划区内;而布局适宜性程度较低的区域则集中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产业发展单一的旱作农业发展区内。(3)基于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及优化类型划分策略,对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的优化类型进行划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点发展型与适度发展型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比较多,保留发展型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比次之,迁移拆并型农村居民点面积占比最小。对于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而言,一是推进部分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发展,二是鼓励其发展优势产业、招商引资;对于适度发展型农村居民点而言,一是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聚落吸引力;对于保留发展型农村居民点而言,一是引导坐落于布局劣势区的农村居民点发展自身影响力,二是控制坐落于布局优势区的农村居民点进一步扩张发展;而迁移拆并型农村居民点由于其自身条件太差,当地政府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其向就近优势聚落迁移发展。
其他文献
煤体孔隙结构直接影响着煤体孔隙内部瓦斯渗流,探究煤体孔裂隙结构分布对瓦斯微细观渗流的影响规律,对于完善煤体瓦斯渗流理论十分重要。随着煤层瓦斯渗流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仅通过宏观方法已难以完全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机理,而微观模拟方法局限于单个孔隙空间内的瓦斯分子间或与煤体间的相互作用,缺少局部与整体性之间的联系,因此,从微细观角度入手更容易发现和研究煤体孔隙结构对瓦斯渗流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随机四参数生长
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重大及以上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面对严重的煤矿事故危害,煤矿企业完备的应急能力不仅是其抵抗事故的有力武器,也是维持自身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煤矿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以促进煤矿企业应急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煤矿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文以煤矿企业应急能力为研究对象,针对以往研究中对煤矿应急能力评
通过施工钻孔来抽采煤体中的瓦斯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等优势,是现行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在煤矿实际瓦斯抽采过程中,随着抽采工作的进行,煤体内瓦斯被逐渐抽出,且钻孔中所抽出气体瓦斯浓度降低,不仅增加了管路中瓦斯爆炸的风险,也不利于抽出瓦斯的再利用。因此本文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理论推导、赋值分析、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现场测定的研究方法,围绕
目前,我国大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然而,由于深部区域煤层埋深大,地应力较高、顶板运动规律不清楚、覆岩运移活跃等因素对煤矿开采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矿为例,该矿区煤层开采深度多处于500m以上,采场应力高,围岩控制难度大,且缺乏对采场顶板覆岩活动过程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基于余吾煤矿高应力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调研分析、物理实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余吾高应力
近年来,我国火灾事故虽有好转的趋势,火灾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有所下降,但火灾事故的总体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商业综合体是发生火灾的主要场所之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安某商业综合体为例,应用PyroSim和Pathfinder对该商业综合体火灾情景人员应急疏散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商场实际参数,应用PyroSim软件建立火灾模拟建筑模型,对3种火灾情景进行模拟
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载体和见证者,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及经济价值。大多数不可移动文物属于露天文物,长期以来遭受着自然的侵害,其健康状况日趋恶化。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延长文物寿命和其价值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因此,对不可移动文物病害预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物预防性保护就是利用一切有利于考古遗产研究和保护的科学技术,对文物病害进行预测。随着文物保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有的预防性文物保护体系在环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或过度开采引发了矿区一系列生态环境、地表沉陷以及人民安全等问题,加之小型煤矿的增多又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亟须对矿区开采沉陷进行及时、高效的全面监测及分析,从而掌握开采沉陷规律,为矿区开采及治理提供可靠依据。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对地观测方法,因其全天时、全天候、大
采煤机在采煤过程中,尤其在大倾角、急倾斜工作面工作时,所需制动扭矩大,容易导致制动器发热、磨损。制动摩擦盘在工作中容易产生热变形、热衰退等现象,甚至出现因过热造成的摩擦失效、制动失稳及结构损坏等情况。本论文旨在原有多盘制动器的基础上,结合采煤机的结构及工作特点,通过对多盘制动器结构的改进,利用采煤机冷却系统的水路系统,对制动器摩擦片进行过流式强制水冷,改善其工作性能,克服采煤机制动器失稳现象,提出
大倾角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会出现沿煤层倾斜方向覆岩应力分区特征明显,且受载程度不均匀,支架滑、倒及架间挤、咬现象加剧,严重影响了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易造成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大倾角煤层可采用人工矸石局部充填的方法,深入分析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可为解决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岩层运动和矿压显现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且丰富了大倾角煤层开采理论,对大倾角煤层充填开采提供科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煤炭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化石能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煤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但是,由于煤炭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潮风化,发生氧化自燃,对运输和贮存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众多阻化煤自燃的手段应运而生,其中,抗氧化剂作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方向,在医疗、食品、化工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然而在阻化煤自燃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变质程度较低的新疆哈密煤为研究对象,以三种常用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