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隐喻视角的教师形象重构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形象是教师教育领域内倍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理想的教师形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教育性,反映了教师形象的社会期待。而教师隐喻正是这一社会期待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一定时期教师形象的示范性。在传统的教师隐喻视野中,教师形象是“蜡烛”、“春蚕”隐喻为代表的悲情奉献者,“一桶水”隐喻为代表的知识传递者,以及“工程师”、“园丁”隐喻为代表的技术熟练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教师隐喻已不足以描绘当代理想的教师形象。本文充分地挖掘了隐喻的内涵,并对教师隐喻历史嬗变进行考察。在尊重传统教师隐喻的前提下,融入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对传统教师隐喻中的教师形象加以分析。并提出在教师隐喻视角下重构教师形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试图基于教师隐喻视角对我国当代教师形象进行重构,教师的形象应转变为自我实现者、文化传承者和专业发展者。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诠释。将隐喻、教育隐喻和教师隐喻的概念作以梳理,详细分析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等,并找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角度诠释了三个基本概念,并阐明教师隐喻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中教师形象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分别对中西方教师隐喻的历史嬗变进行梳理,从历史中找出教师隐喻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当前教育学中倡导隐喻,尤其是教师隐喻的重要意义。以时间为主线梳理教师隐喻发展的历史,展示不同历史阶段教师隐喻的状况,并在教师隐喻视角下分析教师形象的历史嬗变,考察教师形象和教师隐喻的关系。第三部分,选取教师隐喻为视角,对传统教师隐喻中教师形象的塑造进行合理地分析,并归纳总结教师为奉献牺牲者、知识传递者、技术熟练者的形象。由于传统教师隐喻倡导的教师形象不适应时代、社会变迁及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重构教师形象成为必然。第四部分,结合教师隐喻视角下教师形象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教师形象重构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而对教师隐喻视角下理想的教师形象进行重构,并论述了如何向理想的教师形象转变。
其他文献
花旗银行正在加速打造信用卡服务的完整数字闭环,从客户申请信用卡到银行审批、客户激活开卡、在各平台进行绑定,再到真正使用信用卡等各个环节都贯穿数字化的理念和技术。"
对杜梨、豆梨、秋子梨、河北梨和褐梨5个野生种共计21份材料果实的石细胞团含量和直径大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杜梨果心线明显但几乎无明显石细胞团,其他品种靠近果心线
我国原有的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虽然对规范国际民事法律关系、构建正常的国际民事法律秩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体系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离成为一个健全的、完
<正>龙应台的文字给我的感觉,似乎一直是强悍、峻厉。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读到《野火集》开始,将近20年过去,仍依稀记得她当时的模样:短发,清瘦,目光犀利,面孔严肃,薄唇紧闭,略
民间劝孝文献是指以劝孝为目的,并以诗歌、绘画、家训、蒙书、俗约以及俗文故事等形式向普通大众宣扬孝道的文献,它是孝道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孝道发展最
掌握词汇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石。我国自出现对外汉语专业以来,语法和句型教学一直是重点,而对词汇教学的研究很薄弱。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全球经济一体化席卷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加速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加速了全球两极分化,增大
我国生态危机的凸显促成了"生态型政府"研究范式的提出,但这一研究范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以美、德、日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型政府之路:美国的市场调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境日趋复杂,新媒体的倒逼效应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文章着重从形象传播策略、内容
中国收入差距在过去20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证明收入差距还有继续上升的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