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er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称为低保制度,是中国最主要的减轻贫困的项目,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家计审查的现金转移计划,虽然不怎么成熟但早已被海外所知。它为那些收入低于当地确定的保障最低生活标准的门槛的家庭提供现金。该项目是由上海于1993年建立的,作为全国性政策实施是在1999年,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当时有数百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并且失去他们传统的稳定的单位福利。在建立之初,低保制度仅适用于当地登记(户口)的非农业的城镇居民家庭;后来,逐渐扩展到农村家庭。2010年该制度已经覆盖了7524.5万居民,共支出低保金达969.7亿元(国家统计局,2011),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反贫困项目。当现金转移用于向贫困开战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识别真正需要的人和排除不符合资格条件的那些人。作为正在开展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低保制度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目标瞄准机制。经证实,该制度的目标对象主要是通过家计审查和社区筛选的方式来确定是否有资格以及享受的救济金水平。然而,社会救助项目依赖家计审查造成了在项目管理和实施效率方面的问题。并且社区筛选带来的污名已经遭到了西方学者的广泛批评。那么怎么才能识别真正的有需要的人群,而排除那些没有资格的呢?潜在接受者自己是如何理解耻感的影响的呢?怎么才能改善该制度的整体效果?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量化分析数据和访谈资料为研究依据,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低保制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深入讨论,据此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低保制度以及社会救助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本文的框架结构可以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借鉴;第三章是数据来源与研究模型,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与实证调研提出本文的模型与假设;第四章是具体的实证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已验证前文相关假设;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是政策建议与研究总结,根据前文数据分析结果,对促进我国低保制度参与提出相关策略,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局限性进行总结,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生命早期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与成年期健康密切相关,加强早期健康干预对预防成年期慢性病乃至一生的健康都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的母婴保健覆盖率原本就不高,且随着全面两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状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基本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出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表达能力;提升方法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单单是要了解生字词,更是要通过语文学习来培养交流能力,提高表达能力。现在的社会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推销,这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在语文教学过
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乡村学校在大的教育政策的引领下,通过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促进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乡村学校与镇驻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福建、江西为世界鼻咽癌高发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漏诊、误诊或长期延误诊断.误诊原因大多由于鼻咽癌临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