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河南省小麦产业亟待转型,开展对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的研究,对河南省小麦产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后站稳脚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数据和资料搜集,主推品种生产中的品质及效益比较,对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如下: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概况: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实现三年翻一番2018年达到了1200万亩;主推品种面积不断扩大,且培育了若干在未来替代作为替代的新品种;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标准及规程,推广体系的完善确保了这些规程的宣传,同时加工企业数和企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保证。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制约因素:主推品种年际间、跨区域的品质稳定性差,会造成品质混杂,不利收储;强筋小麦在生产中的效益与普通中筋小麦相比无明显优势;国内小麦市场对国外高品质小麦需求量大,而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高于国外出口价格,易受到国际市场冲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足且种植小麦的面积低。河南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小麦生产供给,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为主;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的原则上实现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提质增效的目标。提出了发展策略: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品质稳定品种的选育,同时进一步确定各地区划;加快推广已确立的优质专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高标准生产技术落实到到每个县、乡、村级生产区域;进行优质专用小麦品牌建设,加快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进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推广知名品牌及其生产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拓宽产业链促增收;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小麦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在WTO协定的框架下适当增加对优质专用小麦的补贴;创新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互联网+农业”领域快速发展,构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物联网,实现科技工业反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