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熔盐堆正常或事故停堆时,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是保障熔盐堆安全的重要系统之一。本文以熔盐堆余热排出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单根换热元件的熔盐堆水冷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系统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总结了系统的运行特性,为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依据。熔盐堆水冷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运行时,汽包内的冷却水经中心管入口进入套管式换热元件内并向下流动,在底端折返后沿给水上升环腔向上流动,在流过加热段时被不断加热变成蒸汽,蒸汽沿上升管路进入冷凝器内被冷凝成单相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凝结水通过下降管道和汽包进水管道返回到汽包内,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循环。本文中用管式立式电炉模拟排盐罐中高温熔盐的温度场,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了系统自然循环启动与降温实验、系统稳定自然循环饱和沸腾传热流动实验以及换热元件结构尺寸对系统特性影响的实验。依据实验数据对系统自然循环启动与降温过程的特性以及系统稳定运行时汽包液位、外套管壁面温度、冷凝水箱液位、汽包出口阻力、换热元件气隙层宽度、给水上升环腔宽度和外层套管发射率等参数变化对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文中还对实验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根据数学模型对系统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自然循环启动过程包括换热元件内的自然循环建立和系统的自然循环建立两个阶段;在系统自然循环启动、稳定运行以及降温过程中,系统都能很好的满足余热排出的要求,安全可靠的将电炉产生的热量导出。实验证明,减小气隙层的宽度,会明显提高系统的换热能力,适当减小给水环腔的宽度可以增强换热元件内的自然循环能力。在事故工况或正常停堆时,为保证熔盐堆水冷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能够快速、安全地投入运行,建议系统长期处于低功率运行的热备用状态。理论计算结果显示,理论结果和实验值的符合程度很好,两者的误差在13%之内。
其他文献
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和优质服务等中心工作的最前沿,是供电企业的窗口,直接与千家万户联系,无论供电所规模大小,其基础管理的内容大同小异,服务优劣和管理好坏代表的是整个
为了深入认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文中从时间、液固比、烷基链长、质量浓度、表面性质等方面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性质;从烷基链长、质量浓度和表面
《骆驼祥子》不仅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老舍的语言功底在《骆驼祥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骆驼祥子》的修辞艺术可谓炉火纯青。本文选取了八种修辞格
患者男性,49岁.3年前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常规CsA+MMF+Pre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后继续治疗.半年前,无诱因肾功能出现
提出面向CPC产品开发过程的可拓设计思想,建立CPC产品开发过程统一的物元模型。运用物元理论对模型进行模块化重构和变型设计,最后实现优度评价。设计CPC产品开发过程总体构
食用菌保藏的方法有矿油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等,适合食用菌长期保藏的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藏,将几年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的食用菌菌种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以
  在软土中加入水泥能有效提高软土的工程力学性能,是一种常见的软基处理方法。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水泥加固软土的强度存在偏低的现象,无法满足工程要求。提出将聚丙烯纤维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子探测在国防安全、医疗成像、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He与热中子的反应截面大,是良好的热中子吸收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热中子探测
<正>体育与健康课,无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将课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称为基本或主体部分,它是课的主要或核心部分。所谓体育与健康课基本或主体部分结构特征,是指该部分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