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商周青铜器冶铸工艺考察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皖南地区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非常适宜人类生存,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进入商周时期,文化非常发达,遗留下来的大量青铜器就是明证。在整体风格上,皖南出土商周青铜器大致可分为三种:1.具有中原风格的青铜器,此类青铜器在造型、纹饰、器类上都与中原所出青铜器相同或相似,数量不多;2.在整体的造型上与中原地区的相似,在局部地区有所改变,此类数量最多;3.具有本地特点的青铜器,此类青铜器风格迥异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代表了地方文化的特色。有关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研究著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其中有关本地区青铜器冶炼铸造状况研究的文章还不多,笔者不揣浅陋,在前人是研究基础之上,欲在该研究领域作一个尝试,故有本文的诞生。  皖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产地,青铜文化的发生、发展都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青铜器的冶铸是一个包括采矿、冶炼、铸造的连续过程,笔者根据青铜器的冶铸过程依次考察皖南地区的矿冶遗址、青铜冶铸遗存、青铜器的加工工艺。  本地铜矿的开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发现了古代采矿遗迹,进入八十年代,安徽省考古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已经发现、发掘的采矿遗迹,其中有的早到西周,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不排除会发现时代更早的采矿遗迹。  冶炼方面,在本地发现了几座可能用于提取粗铜的竖炉,但尚未发现熔炉,这有待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尽管如此,在本地还是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铸范,其中包括斧范、臿范、鱼标范、蚁鼻钱范等,稍有遗憾的是尚未发现大型容器铸范,但这已经足以说明本地在当时存在着青铜器铸造作坊。  通过对现存青铜器细部的考察,可以看出本地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主要有浑铸法、分铸法和失绳法三种。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同时期青铜器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皖南地区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与其他地区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而且,通过使用一些先进的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测定,可以看到皖南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存在矿物、青铜器的流动,这说明皖南地区的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学、法理学和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以传世文献为依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出土简帛和其他考古资料中直接或间接涉及秦汉军法的有关内容,作尝试性
中国的礼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功能。《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巨著,其九门之一的《礼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上
在近代中国的整个不平等条约体系中,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列强向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行使其他各种特权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中国的危害极其严重
福建省福清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侨乡之一。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国家放宽了公民因私出国的限制,福清人出国的人数逐渐增加,形成一股新的出国浪潮。据相关资
陈垣先生成名已久,解放前就有“史学二陈”的并称,堪称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双子星座,然相对于陈寅恪的研究,对陈垣的研究则较为薄弱。大多数的著作及论文出自其后代或学生,内
自从《孝经》成书以来,历史上的学者士人便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和阐发,其中明代是《孝经》研究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承继了历代《孝经》研究的成就,而且又呈现着
南宋学者王应麟,承其家风,博览群籍,兼容并蓄,不专一师。于校勘、辑佚、目录、蒙学无不造诣精深。为官之余,著述不辍,一生编著各种著作达30余种,700余卷,不愧为南宋儒学之殿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大规模入侵,至“七七”事变发生后,演变为中日间的全面战争。“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是近现代中日关系重要的转折时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