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决定人们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它强调在思考过程中要把握问题的关键,以事实为依据,遵循逻辑规则,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审辩式思维包括审辩式思维技能和审辩式思维倾向两个方面。审辩式思维技能是指解释、分析、推论、评估、说明、自我调整等一系列认知技能;审辩式思维倾向则指的是求真性、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好奇、自信等心理特质。当前,审辩式思维培养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被认为是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心理特征。美国、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已将审辩式思维培养列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时,曾多次强调青少年学习应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观点无疑也强调了培养青少年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作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担负起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责任。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反思能力加强,各项认知能力逐渐发展成熟,这为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借助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应用“概念图”,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而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本身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审辩式思维教学法相契合。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长期对本专业的学习以及科研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具有可行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要遵循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示范作用这三大原则。在培养审辩式思维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培养,也要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教师首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审辩式思维教学观;其次要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审辩式思维教学法,将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贯彻教学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改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建立有助于考核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营造有利于审辩式思维培养的校园氛围、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利用网络载体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