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企业现阶段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技术的迅猛发展,设备的飞速更新都迫使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相对落后的外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及代理等问题,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多数企业通过多元化、集团化经营构建内部资本市场,企业总部利用权威与价格双重机制重新配置内部资本,以满足赢利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且,声誉卓著、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提升外部融资能力。由此可见,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困境的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实现:一是集团总部拥有剩余控制权,总部通过调用内部成员企业的的资金来缓解融资困境;二是通过规模优势提升外部融资能力,扩大外部融资规模。本文在企业集团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融资约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推理和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从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出发,结合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分析了内外部资本市场的相互作用,最后以H股多分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快速扩张企业规模。而借助集团化、多元化等经营模式产生的内部资本市场,通过有效配置资本,既能够为企业的快速扩张提供可利用资源,又能够借助规模优势和融资优势提升外部融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外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2)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外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3)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有效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外部融资规模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综合绩效,为使多元化经营能切实达到增强企业外源融资能力的应有效果,企业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内部资本市场是外部资本市场的一种替代和补充,能够有效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兼并、收购、联盟等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共享经营和资金资源,不仅能够形成规模优势,缓解自身融资压力,并且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