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与制度选择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荒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当前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开展荒漠化的治理,近半个世纪以来,荒漠化研究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但荒漠化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中国政府对荒漠化的防治十分重视,把防沙治沙、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宏大工程.当前,迫切需要对中国荒漠化长期治理效果不明显的现实进行反思,寻找它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新的荒漠化治理模式与制度安排.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产生的根源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造成的.当前荒漠化治理措施,主要侧重于恢复植被、控制土壤风蚀,而没有直接从荒漠化的根本原因,即消除造成荒漠化的人口压力入手,这是荒漠化治理成效不显著的主要症结所在.荒漠化治理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荒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荒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荒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它包括:以荒漠化地区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以荒漠化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沙漠生态恢复;以农业工业化为主要内核的产业经济发展.上述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纽带,构成了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并成为荒漠化治理理论的精髓.荒漠化治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有层次有时序地进行.荒漠化治理每提高一个层次,该区域生态经济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就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当导致荒漠化发生的根源消除后,荒漠化治理才最终完成.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安排包括:形成以国家、企业和农户共同投资治理的制度,完善荒漠化管理制度,建立荒漠化治理的激励机制.根据水资源是荒漠化地区维护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明确划分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利空间和市场机制的边界、改革水价体系等水资源的管理制度.
其他文献
本论文将保险业置于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整体框架中论述,从财务和精算的角度,力图从理论上分析保险业税制改革。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精算、投资、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化总结分析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动脉造影结果,为临床医师不断改善提升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构筑和提供基础性经验借鉴条件。方
期刊
该文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1、在借鉴其他行业以及项目后评价的一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中国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框架体系,以及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后评
本文以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为依据,按照核心能力来源及其发展规律建立评价体系,并从实际出发,运用例证来论证体系的科学、实用与可操作性。通过评价体系对企业核心能力定性与定量分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异常迅猛,成为头号水泥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我国水泥大而不强。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落后生产技术占据水泥生产的主要地位,水泥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大和浪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