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以来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新问题,也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以1999年我国高校大幅扩招为标志,此前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划分为初步发展、停滞不前、恢复发展、探索发展四个阶段,1999年以后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职业生涯教育是舶来品。1999年以来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以党和国家以及省级地方政府关于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基础,借鉴帕森斯(Frank Parsons)的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John Holland)的人格类型理论和舒伯(Donald E.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社会和职业生活,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个人特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促进学生自主确定、调节阶段性生涯发展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并超越自我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   1999年以来的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历经单一的就业指导模式到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并存模式,再到生涯指导模式的演变,就业指导、职业指导和生涯指导之间是层次递进、扩充且内涵又有差异的关系,这三种不同模式反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和特点也各有侧重和有所不同。   对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产生显著影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动力因素、政府推动方面的主导因素、高校自身发展方面的关键因素以及学生成才就业方面的主体因素等四个方面。其中,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全力推动并起主导作用的特点尤为突出。   1999年以来我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形成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面向就业和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设计竞赛成为品牌项目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参照发达国家具有共性特点的通行做法,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尚存在法制建设不健全、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各种社会资源和学术团体的力量需要统筹整合、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脱节以及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较为薄弱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展望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未来发展。一方面,呈现国际化趋势,即主动吸收、消化和借鉴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共同经验;另一方面,呈现本土化趋势,也就是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上逐步显现中国特色、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各国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可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浪潮中能否挺立潮头?善于学习借鉴和保持本土特色同样重要,就如同船之双桨、鸟之两翼都是保持航向并到达胜利前方的坚强力量。  
其他文献
介绍了俄罗斯可双层运输大吨位集装箱的平车及试验情况,概述了曲线上载重平车的横向稳定性和横向倾覆稳定性系数。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flat car and its test of dou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建立了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为特征的新婚姻制度。该制度打击了农村夫权统治,初步动摇了旧婚姻制度基础,提高了根据地妇女社会地
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三省,之后又不断扩大侵略范围,中国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为挽救国难,胡适等人创办了政论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