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体内发现一种Paired box6(Pax6)突变基因Paired box6variant (Pax6variant),实验主要研究花背蟾蜍眼睛发育过程中Pax6variant与Pax6的关系。通过RT-PCR获得两者的开放阅读框,构建载体Pax6-pGAD-T7和Pax6-variant-pGBK-T7, Pax6-pGBK-T7和Pax6-variant-pGAD-T7,建立酵母表达系统,进一步提取花背蟾蜍胚胎发育20期总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序列比对发现Pax6variant与正常Pax6基因比较,两者同源性很高;与正常Pax6蛋白氨基酸序列相比较,二者的差别在PST结构域;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当两种基因同时存在时,酵母菌能够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生长,并同时有阳性反应,证明Pax-6和Pax6variant在酵母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正常Pax6蛋白能够和Pax6variant蛋白形成复合体,证明在花背蟾蜍体内依然存在相互作用;用3D-PSSM程序对这两种蛋白的PST结构域进行分析预测,发现Pax6variant比正常Pax6蛋白少两个α-螺旋。Pax6在眼睛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Pax6与Pax6variant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对花背蟾蜍眼睛的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Pax6variant蛋白通过负显性调控来调Pax6,间接的调控眼睛发育。前期对其他动物的研究报道表明,Pax6的突变发生在3’端,并引起病变。我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花背蟾蜍Pax6variant参与正常眼发育,由此推测Pax6基因的进化从PST蛋白结合区域开始,进化速度很快,形成很多功能复杂的突变体,而在其他两个DNA结合区域存在高度保守,进化速度相对很慢。由于蛋白结构细微的差别,使得Pax6variant与Pax6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改变正常Pax6蛋白的构象或者通过剂量效应来调节Pax6的转录功能,促进眼睛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