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Hs是一类具有三致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通过生物累积的传递放大给生物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地危害,其中16种PAHs已经被美国环保署列为优先污染控制物。了解这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研究领域的热点。根据相关研究,环境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如煤炭燃烧),而且世界许多地区地表水都有不同程度的PAHs污染。汾河作为山西省最重要的地表水体,河流环境接纳污水多、水质严重恶化,整个流域污染严重,不仅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沿河人民的用水安全造成很大影响。汾河中段流域城市人口密集,产业结构以煤化工、电力为主,废水排放和固废不合理的处置对水体中PAHs都有影响。 本文在分析汾河流域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以汾河中段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太原到临汾区段的4个不同断面的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PAHs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来源。为山西省污染物控制和制定相应治理措施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汾河中段(太原至临汾段)水中检出的8种PAHs总浓度范围为9.18-17.12ng/ml,平均浓度为13.77ng/ml。 PAHs总浓度分布为介休>洪洞>太原>临汾,工业密集地区河段浓度最大,说明PAHs污染受工业影响很大。 PAHs各个组分分布以荧蒽、苯并蒽为主的三到四环的PAHs为主,含量占到总量的66.1%。 根据菲/蒽、荧蒽/芘的比值分析其污染来源,各断面菲/蒽<10、荧蒽/芘>1,可以初步推断汾河水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流域煤化工、燃煤电厂等排放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