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径流及输沙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上游地区是长江径流的主要来源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开发基地,对于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综合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上游地区的气温、降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长治”、“天保”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环境;上游地区水电开发强度的加大,也影响流域天然水文循环过程,这些都使得区域径流、输沙过程发生变化。因此,在长江上游开展径流及输沙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上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高场站、北碚站、屏山站、武隆站、宜昌站5个控制水文站1954-2018年的年径流、输沙数据,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干支流径流、输沙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和周期性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探讨了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日径流过程数据,采用IHA/RVA方法,定量分析了各流域径流突变前后每月流量大小、极值流量等指标的水文情势改变程度;以嘉陵江为典型流域,在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的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径流模拟,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估。由于缺少输沙量的日过程数据,暂未开展输沙过程改变程度及模型模拟的工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表明,1954-2018年间各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径流和输沙下降最显著的分别为高场站和屏山站;2010-2018年间,径流量除北碚站外其余站点均呈上升趋势,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北碚站和高场站径流分别在1986年、1968年发生突变,武隆站、屏山站、宜昌站径流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61年和1982年、1968年和1997年、1961年和1972年,输沙量宜昌站没有发生突变,北碚站、武隆站、屏山站和高场站输沙分别在1968年、1964年、1958年、1966年发生突变。60多年间北碚站、武隆站、屏山站、高场站和宜昌站径流量的变化主周期分别为30a、15a、20a、21a、21a,输沙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9a、21a、22a、30a、20a。(2)径流和输沙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流域降水与径流、输沙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与径流的相关性较强,表明降水是引起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工程实施等使得水沙双累积曲线在不同年份发生转折,导致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总体上分别减少了2.09%、28.37%。设置水沙突变年份为临界年份,基于临界年份前的累积曲线拟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各控制站径流和输沙进行估算,结果指出,在临界年份以后,降水对径流和输沙的贡献率逐年弱化并最终低于人类活动的贡献率,除高场站外,其余站点人类活动减沙效益在2000年以后均维持在75%以上。(3)突变后长江上游各流域控制站点径流都有高改变度的IHA指标的出现,其中高场站发生高度改变的指标最多,有11个,北碚站最少,有1个。水文整体改变度结果表明,各控制站均为中改变度,高场站接近高改变度(62.53%),在各个流域中水文情势变化最大。各流域改变度与降水差异分析表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金沙江流域有微弱上升趋势外,其余流域均明显下降,岷江流域下降最显著,对应的水文情势变化最大,表明降水是引起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的主要原因。(4)利用SWAT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小河坝站、武胜站、罗渡溪站、北碚站在率定期Ens分别为0.54、0.62、0.93、0.87,均达到“可接受”水平,验证期Ens分别为0.82、0.79、0.90、0.93,表明SWAT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且流域出口站点的模拟效果比上游子流域模拟效果好,枯水期径流模拟值略低于实测值。不同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改变是嘉陵江流域径流明显减少的原因,二者对北碚站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2.81%、57.19%。
其他文献
在2020年初期,以武汉为中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由于其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在推进疫情防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城镇防疫资源、医疗资源、防控资源优于农村,相比之下,农村地区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这对农村地区开展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大挑战。因此,发动快、推进稳、落实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对于推进我国的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疫
学位
学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swine virus,TGEV)及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 RV)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以PEDV的M基因,TGEV的N基因,Po RV的VP7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不同荧光基团
冰川被称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山地冰川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冰川表面温度强烈影响冰川消融,对冰川表面的热物理过程非常敏感。冰川表面温度被广泛用于冰川物质平衡模型、冰川动力学模型和表碛覆盖模拟,表征着气候条件和冰川表面属性的长期动态变化。时至今日,大量基于特定传感器的反演算法可用于表面温度研究,主要包括单通道算法、劈窗算法和多通道算法三大类。目前,针对普通地表温度、海洋表面温度和
事件抽取旨在将文本中的事件信息抽取为结构化的数据形式,对于信息检索、事理图谱的构造有重要作用。现有的事件抽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管道方法和联合方法。管道方法存在错误累积的问题,近期的大部分工作都采用联合方法进行事件抽取。然而大多数句子级的事件抽取联合方法缺少文本的整体信息以致无法很好地处理触发词的二义性问题,而文档级的抽取方法存在建模复杂的问题;另外,由于事件触发词和事件元素在句子中的关系紧密,事件抽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 V)是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感染人的致死率高达40%-75%,属于生物安全四级病原体,但目前仍无上市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抗体。在研疫苗多为成本较高的活载体疫苗或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真核亚单位疫苗。鉴于Ni V频发的地区主要在经济欠发达国家,低成本和低价格成为Ni V疫苗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研发高效治疗性抗体也是快速、有效控制潜在Ni V爆
2010-2020近十年时间里,移动端界面设计流行着一种技术复古的趋势。19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世纪末由于技术局限产生的阶段性视觉特征,在近十年以移动端为媒介,呈现阶段性规律重新回溯到大众视野中并流行成为设计风格。其中几种风格至今仍是移动端设计应用的热点,但目前针对具备技术复古特点的这一类风格的研究相对分散。风格的符号特征、发展脉络、演进趋势,尤其是这一类风格间的协同演进及背后的社会审美喜好的观念
基于传统村落活态性内涵,从村落人口、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遗产3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访谈问卷、实地踏勘、文献查阅等方法获取数据,根据发展路径的差异划分传统村落类型,对分属旅游发展型、传统技艺型、综合开发型和生活服务型的湖南省永州市4个传统村落活态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失活现象在各类型传统村落中较为普遍;(2)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人口活态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旅游发展型村落人口活态性
灌注CT是一种功能性成像,现在被普遍用于中风症状的诊断。由于CT较少的断层成像图和影像组到介入组较长的运输时间,为了保证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将灌注功能从传统CT迁移到C型臂CBCT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迁移后的灌注功能面临两个新问题,一是时间采样问题,二是时间分辨率问题,两者皆是C型臂较慢的扫描速度导致的,会导致成像结果的偏差以及灌注参数的计算误差。此外,由于动态扫描剂量较大,而直接使用低剂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