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正在开展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很多国家为发展经济,在出台促进经济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将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作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实现跨国界转移,专业化服务分工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金融后台服务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发展前景广阔。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集中资源发展自身优势产业,并在成本因素的驱动下,选择将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转移至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由欧美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新趋势,全球新一轮的金融服务业产业转移正在逼近。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经济发展迅速,但现在正面临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新型的产业形态,在全国大多数经济发达城市推广开来,我国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是否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否促进了就业、第三产业发展并且改善本国的国际贸易状况呢?这恰恰本文研究我国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的经济效应的意义所在。目前,国内外还缺乏针对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这也成为本文的研究意义之一。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文字论述了经济效应的存在并列举相关数据加以辅助说明,然后采用2008-2012年的历史数据,选取我国15个典型的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业集聚度、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人力资本这四个大方面的具体16个指标构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基地竞争力指数,并建立6个计量模型,将竞争力指数与相关的经济效应进行回归,从而确定经济效应的存在及显著性。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金融后台服务外包业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还能促进服务业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资,这一点与理论认证相符合。最后,为提高我国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质量,就必须改善我国在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再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