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收入多元化且收入差距逐渐明显,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个人所得税开始更多地被寄予了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义的期望。而我国自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一直都实行以个人为单位的分类所得税制模式,这种征税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考虑转换纳税单位,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征收模式。对家庭纳税单位进行研究并初步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且较为合理的个税征收模式,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税负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主要靠提高免征额、调节税率等单一的结构调整方法来减轻纳税人负担,但并不能真正解决税负不公、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问题。本文将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的思路,以转换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这一方法为突破口,分析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且较为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充分发挥个税应有的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基于此,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个人为单位和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各自的优劣,并通过对比突显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在量能负担、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势,为下一步选择家庭纳税单位做铺垫。紧接着,通过继续研究分析我国现行的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论证得出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纳税单位进行过重点有效的改革势在必行,提出个人所得税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构想,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进一步论证了推行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通过借鉴美国、法国、日本实行家庭纳税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大胆探索从制度环境、道德环境、税收征管、税制要素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建立家庭申报制的一系列操作性建议,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打下基础。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定性分析法,依据财税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个人纳税单位和家庭纳税单位的优缺点,验证实行家庭纳税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法,论证家庭纳税单位在我国的可行性;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具体实施的一系列较为合理的建议。但因为在论证中主要以理论的分析为主,政策建议和完善措施只是在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实践考量和印证,故而论证充分性还有待深入提高。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与转型关键期,非常需要大批素质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际竞争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无数理论与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
期刊
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更变的今天,税务管理环境也在发生悄然变化,纳税人对于政府办公服务的期待值不断提升。作为政府税务机关,国税局正在步入管理为主向服务第一的转型时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被众多专家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正步入一个风险无处不在的“风险社会”,所以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风险也就随之而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因此,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问题有助于诠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景象以及风险形成的深层原因,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农村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关系着语文成绩的高低.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这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为中高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
ZD陕西分公司下属的各地市营销中心,不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仅开展与运营商、代理商之间的衔接及销售工作,因此对各地市营销中心的管理与激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各地市
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月迹》为例,尝试采用:诱“导”以“趣”、疏“导”以“流”、引“导”以“学”、开“导”以“思”、指“导”以“法”、辅“导”以“练”六种教法,分
《地理信息世界》创刊于1994年,刊载地理信息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创刊20多年来,《地理信息世界》作为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学术创新、科
期刊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素质和能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中新问题的出现,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务人员的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各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培养单位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和专业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进一步保障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势在必行。根据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发展现状,对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也给中国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