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结合无偿献血者献血者个人的心理特质(如性格、气质等)对献血中的心理变化和献血后的心理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结研究影响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心理因素和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特点,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定量调查研究:根据重庆市经济情况和地理特征,选取渝中区、黔江区、万州区和永川四个区县,以SCL-90量表,跟随流动采血车对献血人员进行调查,以完成SCL-90量表为主,每个区县随机抽取150人,合计有效问卷316份。2定性调查研究: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结合问卷式调查,了解困扰献血人群的心理问题。调查对象包括市血液中心、区县血液中心主要主要负责人和无偿献血人员。每个采血机构负责人2-3名,以及5名无偿献血者。结果:1献血人群主要动机为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其次为享受献血的优惠政策和免费检查身体和血型。2无偿献血者中,64.6%的人认为献血不会传染疾病,24.1%的人认为献血有可能会传染疾病;65.2%的人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利;29.0%的人认为献血对身体没有影响。3献血人群中混合型气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为48.7%;多血质占33.2%,位居第二;抑郁质和胆汁质较少,分别占4.7%和3.5%;粘液质为9.8%。4献血人员平均水平比较健康,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心理障碍,影响献血质量和数量。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存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等心理症状。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惧和偏执9项因子计分大部分为1分,少部分2分,3-5分占相当少的一部分,符合人群分布的规律。其中强迫,焦虑和偏执因子分数较高,强迫因子有32人呈阳性,有轻度问题,1人为中度强迫,两者占10.44%;36人呈轻度焦虑,1人中度焦虑,合计占11.7%;31人呈轻度偏执,占9.81%。总体来看,除了这三项因子,其他都略低于全国常模,也就是说献血人群比全国平均心理健康水平略高。结论:献血者的动机、气质类型和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献血质量和献血者的重复献血率有直接影响,我们应该结合献血者的精神和利益需求,加强献血的宣传,尽可从心理和经济上回报献血者。但是目前我们对献血的宣传和献血人数相比有较大差距,献血知识的普及力度远远不够,献血的心理护理条件也较缺乏,为了提高献血质量和重复献血,我们应该在已有宣传的前提下,加强献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献血条件和心理辅导,促进献血的科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