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现象自产生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为全方位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地发展、完善。本文以武汉市P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关爱服务内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现实问题为例,运用访谈法与观察法,获得较为直观的一手资料,从角色理论出发,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中,与留守儿童的相关的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关爱服务资源和服务队伍分散;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中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三个直接与留守儿童成长、学习相关的系统的关爱不论是意识、力度还是专业性都存在不足的问题,以及校内的留守儿童服务站不能充分地进行关爱服务的供给等问题等,社会工作者在关爱服务体系中因角色扮演出现了角色错位、角色冲突以及角色失败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具体和合理的平台对众多的关爱主体和服务进行组织和统筹。整个关爱服务体系中的问题造成了关爱服务的供需不匹配、资源浪费、问题加重和服务无成效等多重问题,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不到位对社会工作专业和角色发挥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基于这些问题分析与反思,本文认为,社会工作者在这个体系中进行资源整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鉴于中国自上而下分配资源的社会现实及实践结构,政府有必要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资源整合者“合法性身份”的认同和支持,政府、社会工作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自身需采取行动“为社会工作者赋权”,进行社会工作者角色新的实践“内涵”的探索。最后,社会工作者应该反思自身专业角色,推进政策上资源整合者“合法身份”的认同,即在“权能”增加的基础上,更强有力地以专业手法和身份介入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中去,从整体上搭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总平台,精准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并为平台搭建持续的资源输入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系统化的、可持续性的服务系统,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且专业的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本文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推进留守儿童服务的专业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