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型金属卟啉、酞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36年第一个三明治型稀土酞菁配合物诞生以来,形形色色的三明治型稀土酞菁配合物被合成出来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在这些分子内,两个或三个被拉到很近距离的共轭π体系之间相互作用,这构成了其丰富的光电磁性质的电子结构基础。三明治型金属酞菁配合物显示出的非同寻常的光、电、磁性质和作为新型分子导体、分子半导体、分子磁体、气体传感、电致变色和电致发光等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激起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研究热情。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代和无取代的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了对称的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TBPc)2和M(OOPc)2[M=Y,La...Lu除Pm外]的电化学性质。这两个系列的配合物都可以被观察到具有两个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和三个或四个准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为了进行比较,还研究了无取代的双层酞菁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这个系列配合物可以被观察到两个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和多达五个的准可逆单电子还原过程。在这三个系列配合物中,金属铈的双层酞菁配合物与其它金属双层酞菁配合物不尽相同,在酞菁环的第一氧化和第一还原过程之间出现了一个中心金属铈的氧化还原过程。另外,随着镧系收缩M(Pc)2第二和第三还原电位之差(即[M(Pc)2]-的第一氧化和第一还原电位之差1.08V~1.37V)逐渐变小,这表明随着中心金属离子半径减小,π-π相互作用增强。这个现象与电子吸收光谱中[M(Pc’)2]-(Pc’=Pc,TBPc,OOPc)最小能带红移的现象相互印证。 2.不对称的三层稀土酞菁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 比较研究了同核三层酞菁稀土配合物(Pc)M(OOPC)M(OOPc)[M=Eu...Lu]和异核三层酞菁稀土配合物(Pc)Eu(OOPc)Er(OOPc)的电化学性质。这些三层酞菁稀土金属配合物都可以被观察到具有五个准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和四个准可逆的单电子还原过程。还可以观察到第一和第二氧化过程的半波电位与中心金属的离子半径呈线性关系。第五氧化过程的半波电位也与中心金属的离子半径呈线性关系,但是趋势相反。值得指出的是
其他文献
采用SCL-90测评工具,对2011~2017年入学一年级学生38 686人进行心理健康跟踪研究,其中测试学生的阳性中重度症状的检出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检出率在1%以上的因子是:强迫
当前,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原国务院信息办、国家信息化专家专家咨询委员会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先后出台了《信息系统国家灾难恢复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建议》、《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研究》等重要科研成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用以加强和
期刊
采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Ca3Co4O9+δ前驱粉体,借助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高致密掺杂Ca3Co4O9+δ陶瓷。采用XRD、SEM、TEM等分析手段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钆掺
【正】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你公司报送的《交通银行关于H股配股的请示》(交银[2010]30号)及相关文件收悉。根据《证券法》、《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
<正>一种浸出海绵铜的方法,涉及一种从铜镍冶炼和精炼产生含铜渣-海绵铜中浸出镍、钴、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浸出过程是以硫酸为浸出试剂,以氧为浸出氧化剂,加压氧化浸出海
在团队的实际运作中,有效地倾听成员的声音,相互信任,共同决策并参与计划的制定,真正实现严格制度与人性管理的良好结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久前俄罗斯安全网站刊登了Positive Research公司研究中心技术专家季米特里·库巴托夫的一篇短文,文章分析了俄罗斯普通网络设备中的漏洞问题,公布了一些统计数据,现编译如下。
通过用离子对试剂作流动相,测定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钠、甜蜜素四种甜味剂,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对样品的前处理简单快速,不需要衍生即可应用于测定,在食品检验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近日,江民科技深耕电子政务,着力企业市场,连续中标3个政府采购项目,完成2010年1季度政府采购市场"帽子戏法"。春节前,江民科技中标银监会全国直属机构网络防病毒服务项目,获得全国银监会系统3万点防病毒服务大单,为银监会包括全国32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几个较大地市的直属局提供网络防病毒服务。3月,江民科技成功中标湖北省宜昌市电子政务网防病毒服务项目,签下宜昌电子政务网络防病毒服务3万点大单,为宜
期刊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长期的大学生珠算教学工作中,我们在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