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化学镀Ni-(Cu)-P前处理工艺探讨及镀层导电、耐蚀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在铝基上对"预镀镍"前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开发出了"直接镀"的前处理工艺.两种前处理工艺都是为了克服传统的"两次浸锌"前处理工艺的缺陷而开发的."预镀镍"前处理工艺是通过获得中间Ni置换层来抑制铝表面氧化膜的形成;"直接镀"前处理是通过采用合适的酸液及合适的浓度,获得表面均匀富铝层,从而为铝基直接在镀液中获得良好的Ni置换层打好基础.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确定了在铝基及塑料基上制备Ni-P及Ni-Cu-P非晶、混晶及纳米晶三种不同结构镀层的化学镀工艺(包括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实验中发现:混晶及纳米晶镀层的制备必须在碱性镀液中进行,并且不同结构的Ni-P及Ni-Cu-P镀层所用络合剂的种类及用量各不相同.另外,实验发现,要获得良好性能(致密度、结合力)的Ni-Cu-P三元镀层,必须选用对铜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络合剂.在获得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三种镀层基础上,通过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的分析及镀层电阻率的测量,讨论了镀层成分及组织结构对它们的影响规律.通过比较发现:晶态镀层导电性能优于非晶态镀层导电性能;Ni-Cu-P镀层的导电性能优于同结构的Ni-P镀层的导电性,说明:(1)晶态结构镀层的导电性优于非晶态镀层的导电性;(2)Cu元素的加入对镀层的导电性有改善作用.通过对用三种前处理方法获得的Ni-P镀层的结合力进行了测试,发现三种前处理获得的镀层结合力都能达到ASTM中B571的结合力标准,甚至超过该标准的结合力要求,说明可以采用更加简单的"预镀镍"和"直接镀"前处理工艺来实现硬铝化学镀镍.通过对用三种前处理获得的各种镀层的耐点蚀性能的测量,发现Ni-P非晶镀层的耐点蚀性能优于晶态镀层,而且Ni-Cu-P镀层的耐点蚀性能优于同种结构的Ni-P镀层,说明:(1)同晶态镀层相比,非晶态镀层的耐点蚀性更优;(2)铜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改善镀层的耐蚀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模压法和挤压成型法制备了ZrO2/MoSi2复合型电热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对各组分试样的
采购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正确的采购策略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浪费,降低采购风险,提高采购效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实现项
该论文利用Taguchi实验设计法系统的研究了动态注射的工艺参数和制品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动态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除此之外,该文还对动态加工条件下制品的微观结构
综述了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沸石负载TiO_2光催化剂研究的最新进展。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天然丝光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_2/沸石光催化剂,运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紫外一可见漫反射光谱、比表面积测定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光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有机染料甲基橙为主要目标降解物,研究了TiO_2/沸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对其它有机物包
现代木材加工工业中,广泛采用的是高速电机与主轴合二为一的高速电主轴结构形式,电机转子装配在旋转的主轴上,主轴可以直接装卡刀具,因而高速电主轴具有结构紧凑、节能高效的特点
发动机润滑油铁谱图像处理与分析摘要磨粒分析与识别是铁谱分析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磨粒分析与识别主要由该领域的专家来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数字图像分析、模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