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侵染的水稻叶片中DNA甲基化对可变剪接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影响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然而,在世界上诸多的水稻产区,水稻的生产受到多种病害的严重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据统计,平均每年因稻瘟病菌侵染导致的水稻减产达到10%-30%,甚至颗粒无收。与此同时,传统的通过使用杀菌剂等方法并不能行之有效的降低稻瘟病菌侵染造成的产量损失。因此,研究稻瘟病侵染的致病机理、培育持久有效的抗病品种对水稻粮食生产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响应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在真核生物中是保守存在的,具有调控基因表达和抑制转座子活性的重要作用。此外,DNA甲基化在调控转录过程,比如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的过程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知可变剪接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会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寄希望于研究水稻在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可变剪接的作用和两者共同调控的病原胁迫响应基因参与的抗病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稻瘟病菌接种不同时期(0天、1天、3天、5天)的水稻叶片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whole genome bisulphite sequencing,BS-seq)和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关联分析DNA甲基化动态变化和可变剪接的关系,揭示水稻应答稻瘟病菌侵染基因表达网络的动态变化,重点关注病原菌响应基因和多种胁迫应答基因。分析结果发现:(1)在稻瘟病菌侵染后的水稻中,超过39%的多个外显子基因经历了可变剪接。在鉴定的各种可变剪接事件中,内含子滞留(intron retention,IR)是最主要的可变剪接形式,占所有可变剪接事件的40%以上;(2)基因区间CG序列环境的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现正相关,而CHG,CHH序列环境的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呈负相关。此外,与先前在其他植物中的研究相一致,在基因区间,中高表达水平的基因的CG序列环境的甲基化水平是最高的;(3)三种序列环境的DNA甲基化均能够在正负两个方向影响可变剪接,即三种序列环境的DNA甲基化既能够促进可变剪接的发生,也能够抑制可变剪接的发生。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三种序列环境的DNA甲基化只能影响部分可变的外显子的剪接。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水稻在应答稻瘟病菌侵染这一生物胁迫过程中,DNA甲基化如何参与可变剪接发生影响以及相关生物通路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并为培育持久抗病的水稻品种提供了表观遗传修饰的新视角,同时为其他农作物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源。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讨论关于社会药学作为药学科学的新的学支学科。
膜分离技术凭借其效率高、占地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实现矿井水资源化,解决了煤矿区存在的严重缺水及矿井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反渗透(R O)、
利用勒让德多项式和盖根堡多项式的恒等式得出的x1+x2+…+xk=n非负整数解的个数的计算公式.
近年来,我国大部地区地表水体污染日益加重,针对悬浮物、石油类含量较高的煤泥水,更是禁止排放,避免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加剧.本次研究以某大型矿井为例,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煤泥水
本文解决了组合星图上一对多点不交路问题和t-对点不交路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们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归纳法,证明了在n维组合星图上,从给定的一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是企业的价值观问题,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基础下,企业及附属员工的价值观也呈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这样
高师历史教学法尚存对该课重视不够,教材陈旧,教法呆板,师资薄弱等缺陷.应从教学观念转变,教材及师资建设加强,教学方法更新等方面,对历史教学法教学进行改革.
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政工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党在国有企业内部得以贯彻的基础保障.如何提高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是企业应该正确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政工
公共卫生关乎整个社会和民众的健康,传染病防治是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密不可分。通过回顾和梳理百年中学生理卫生教科书中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内容的变迁,可以窥见百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对乡镇基层单位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又要时刻关注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本文将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分析乡镇基层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