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结球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2n=2x=18,简称甘蓝,起源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传入我国。由于其具有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再加上其栽培技术简单,产量高,耐贮藏运输,营养价值高,食用方法多等特点,已成一种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世界性重要蔬菜。然而,春甘蓝裂球不仅影响甘蓝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还易感染病害,引起叶球腐烂、品质下降等,严重影响储藏和运输,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十五”期间,育种工作者将耐裂球作为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达到成熟期时不裂球,成熟期后3~5天裂球率不超过15%,“十一五”期间,又提出加强耐裂球性育种,适应生产与市场需求。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春甘蓝耐裂性品质和选育抗裂球春甘蓝新品种已成为当今甘蓝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提出统一的春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和鉴定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迫在眉睫,对春甘蓝耐裂球性育种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以8份春结球甘蓝自交系为试材在温室的栽培条件下,通过对其春甘蓝裂球特性的研究,分析其分级标准和鉴定方法进行,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春甘蓝在温室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调查其叶球自然开裂的时期、部位、速率及严重程度,分析裂球的特性;通过对春甘蓝耐、易裂球的最外层球叶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这些研究为春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及其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在生产过程中提供栽培技术的理论指导。2.确立分级标准,制定出春结球甘蓝分级标准图片。3.对48份春甘蓝种质资源进行裂球性鉴定,为抗裂球性育种工作筛选育种材料。本实验具体得出如下结论:1.春甘蓝自交系叶球开裂自结球到采收期都有发生,不同自交系间叶球开裂的特性差异显著,这与自交系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很大关系。2.春结球甘蓝裂球性分级标准确立,∑=a/H +b/C+ h/2A。0级:∑=0;1级:0<∑≤20%;3级:20%<∑≤50%;5级:50%<∑≤100%;7级:100%<∑≤180%;9级:∑>180%。3.在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春甘蓝不易裂球,露地栽培易受到不良条件影响,春甘蓝在水分胁迫的条件下裂球严重。4.春甘蓝耐裂球自交系的叶肉组织中维管束机械组织发达,次生木质部的导管较多,细胞排列紧密,大小均匀,单个细胞较小,细胞间隙小,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增高,机械强度增大,细胞之间的粘着性和机械组织的弹性大,不易裂球。反之,则甘蓝自交系易裂球。5.春甘蓝自交系的耐、易裂球材料在叶片细胞结构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特点可作为鉴定春甘蓝耐裂球性的指标之一。叶肉细胞开裂部位是在个体较大细胞处因吸水膨胀与内部生长压力导致细胞一分为二,因此,应注意植株体内的水分变化。6.在适春甘蓝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对48份甘蓝种质资源进行抗裂球鉴定,依据其成熟期后15天的裂球严重程度,计算其裂球指数。鉴定出27份抗裂球种质资源。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青春舞曲》,王洛宾先生于1939年,在对中国西部音乐整理时,发现此曲后并将其改编完成,《青春舞曲》是一首具有新疆风味的歌曲,深受人们的青睐,节奏活泼、轻盈,采用4/4拍,十
<正> 城市广场主题性雕塑,作为三度空间的造型艺术,延续历史 文脉,传承文明传统,记录社会生活,张扬时代精神。它通常是城市某个中心或某一特定区域的焦点,提升着城市广场的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是尖草坪区委、区政府与太钢集团联手打造的全国唯一的特色产业园区。园区白2003年建园以来,依托太钢不锈钢资源优势,狠抓高端项目引进,攻难克坚,锐意进取,将一
研究了剪切作用对二次注射成型聚丙烯连接界面形态演变的影响。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连接界面距离浇口不同区域和不同位置的形态差异,探索了连接界面形态的演变规律,通过改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