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化问题在童年期普遍存在且对后续心理社会适应有持续不利影响,为更好对儿童外化问题进行干预和预防,迫切需对儿童外化问题的风险及保护因素进行研究。根据个体一环境交互作用模型(Cummings,Davies,&Campbell,2002),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随着个体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态理论认为,家庭是与个体发展最近的、对个体发展最具影响作用的生态环境,大量实证研究也已探讨家庭因素与儿童外化问题间的联系,其中,家庭功能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执行功能则是对儿童学业表现、情绪和社会行为都有重要作用的个体因素。但尚未有研究联合考察家庭功能和执行功能对儿童外化问题的作用。此外,未有研究探讨个体内反应时变异性(IIV)这一重要执行(脑)功能指标对儿童外化问题及其发展的作用,亦或是IIV与家庭因素对儿童外化问题的联合作用。为推进以往研究,本研究结合了实验室测量法和问卷法,并采用纵向设计考察了 T1时间点的抑制控制和IIV在T1时间点的家庭功能与T1和T2时间点的外化问题间同时期和纵向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陕西省西安市一所小学一年级的176名小学生(T1时间点的平均年龄为7.02岁,SD=0.13;男生占54.5%)作为被试,在2017~2018年春进行了两次重复测量。被试的父母在T1时间点填写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和儿童行为量表(CBCL),并在T2时间点再次填写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在T1时间点完成测量抑制控制的Flanker任务。计算Flanker任务一致和不一致试次正确率作为抑制控制的指标,计算Flanker任务一致和不一致试次间反应时的标准差作为IIV的指标。使用多重插补法(MI)处理缺失数据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检验研究问题及假设,结果发现:第一,T1时间点儿童外化问题与T1时间点家庭功能和不一致试次正确率显著负相关,与T1时间点一致试次IIV显著正相关;T2时间点儿童外化问题与T1时间点家庭功能显著负相关,与T1时间点儿童外化问题显著正相关。第二,一致试次正确率、一致和不一致试次IIV显著调节了家庭功能与儿童外化问题之间同时期的联系。具体而言,家庭功能对儿童外化问题同时期的负向预测作用仅在一致试次正确率更低、一致和不一致试次IIV更大的执行(脑)功能较差的儿童群体中显著。第三,仅一致试次IIV调节了家庭功能与儿童外化问题间的纵向联系。具体而言,对具有低一致试次IIV的儿童而言,家庭功能可边缘显著预测一年后儿童外化问题的降低;对具有高一致试次IIV的儿童而言,家庭功能可边缘显著预测一年后儿童外化问题的增加。本论文的研究发现为针对中国儿童外化问题及其发展的预防和干预项目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个体一环境交互作用模型指导下制定的预防和干预项目,一方面应通过提升家庭功能等家庭环境因素来降低儿童自身外化问题,另一方面则不应过度高估家庭功能的保护作用,而应同时致力于提升和改善儿童自身较差的执行(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