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碱水解法制备高纯度的栀子源功效成分—藏花酸,并对其理化性质、吸收利用机制及抗氧化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研究以栀子果中的西红花苷为原料,通过碱水解法制备高纯度的藏花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结构表征,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确定藏花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和相关参数,并对其溶解性、稳定性等理化指标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为藏花酸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碱水解法制备藏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西红花苷按照1:5(g:m L)比例经10%的KOH稀释后,于60℃反应时间2h,加入1mol·L-1的HCl水溶液中和,冷冻离心,并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随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藏花酸。样品纯度为95.2±3.0%,制备率为57.23%,化学成分为具有同分异构体结构的的藏花酸。该藏花酸制备品在中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并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2.本研究建立了完整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体外模拟藏花酸在人体肠道内的吸收转运过程。Caco-2细胞在培养到第21-25天时,其TEER值可达到230-280?·cm2之间,细胞单层比较完整且通透性良好,基本符合试验要求,可用于模拟藏花酸在小肠内部的吸收转运情况。通过Caco-2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得出,藏花酸的安全作用浓度≤0.1mg·m L-1,同时,细胞的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浓度为0.01mg·m L-1的藏花酸在3 h内的表观渗透参数PappAP→BL为14.009±0.534>10-6cm·s-1,为快速吸收。PappAP→BL/PappBL→AP=2.346>2,且受载体蛋白P-gp的影响较大,其吸收途径主要是被动跨膜转运途径被肠上皮细胞吸收。3.本研究采用DPPH·、OH·自由基清除能力、BPCL法和还原力测定法,初步衡量藏花酸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选用H2O2诱导MRC-5细胞氧化损伤衰老模型,采用MTS法和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技术,以藏花酸对衰老模型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的改变为衡量指标,评价藏花酸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藏花酸对DPPH.、OH.、O2-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具有较好的Fe3+还原能力。藏花酸对H2O2诱导MRC-5细胞的氧化损伤导致的衰老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藏花酸可以显著提高MRC-5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藏花酸能够促进细胞增殖,通过减轻H2O2对细胞DNA的氧化损伤作用,起到抗氧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