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源藏花酸的吸收利用及细胞抗氧化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轻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碱水解法制备高纯度的栀子源功效成分—藏花酸,并对其理化性质、吸收利用机制及抗氧化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研究以栀子果中的西红花苷为原料,通过碱水解法制备高纯度的藏花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结构表征,通过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确定藏花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和相关参数,并对其溶解性、稳定性等理化指标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为藏花酸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碱水解法制备藏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西红花苷按照1:5(g:m L)比例经10%的KOH稀释后,于60℃反应时间2h,加入1mol·L-1的HCl水溶液中和,冷冻离心,并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随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藏花酸。样品纯度为95.2±3.0%,制备率为57.23%,化学成分为具有同分异构体结构的的藏花酸。该藏花酸制备品在中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较好,并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2.本研究建立了完整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体外模拟藏花酸在人体肠道内的吸收转运过程。Caco-2细胞在培养到第21-25天时,其TEER值可达到230-280?·cm2之间,细胞单层比较完整且通透性良好,基本符合试验要求,可用于模拟藏花酸在小肠内部的吸收转运情况。通过Caco-2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得出,藏花酸的安全作用浓度≤0.1mg·m L-1,同时,细胞的存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浓度为0.01mg·m L-1的藏花酸在3 h内的表观渗透参数PappAP→BL为14.009±0.534>10-6cm·s-1,为快速吸收。PappAP→BL/PappBL→AP=2.346>2,且受载体蛋白P-gp的影响较大,其吸收途径主要是被动跨膜转运途径被肠上皮细胞吸收。3.本研究采用DPPH·、OH·自由基清除能力、BPCL法和还原力测定法,初步衡量藏花酸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选用H2O2诱导MRC-5细胞氧化损伤衰老模型,采用MTS法和流式细胞周期检测技术,以藏花酸对衰老模型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的改变为衡量指标,评价藏花酸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藏花酸对DPPH.、OH.、O2-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且具有较好的Fe3+还原能力。藏花酸对H2O2诱导MRC-5细胞的氧化损伤导致的衰老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藏花酸可以显著提高MRC-5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藏花酸能够促进细胞增殖,通过减轻H2O2对细胞DNA的氧化损伤作用,起到抗氧化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利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实验室中的燕窝样本进行了三级鉴定.白燕和血燕在三级红外光谱中均具有不同的红外指纹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及二
<正>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在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无指征滥用和过度使用现象严重。卫生部连续两年出台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
研究目的探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背景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等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为指导小学开展良好的心理卫生工作,我们进行了本研究。研究方
本文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历史的角度全面剖析云南古代普洱茶的发展历程,深度挖掘各个时期的出现新情况、新特点,并试图解决普洱茶史上一些
本文以我国电视证券类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依托,在系统梳理我国电视证券节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初步对我国电视证券类节目的功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比国
为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采用煤体中瓦斯总量守恒的原理研究瓦斯含量与瓦斯积聚内能的基本方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力学条件和机理,建立了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火电机组逐渐被爆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能效、低污染的大型发电机组,如单机容量为300MW、600MW乃至1000MW的火电机组,具
我国流域面积大,河流水系发达,拥有丰富的河流岸线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与保护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河流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岸线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是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一种常绿灌木。其浆果、树叶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目前,有关于乌饭树叶的开发利用的研究较少,乌饭树叶具有很大的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隔姜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颈源性眩晕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