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型多孔硅微腔和硅基有机微腔光发射二极管的特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在国际上首次把脉冲电化学腐蚀方法用于第Ⅰ多孔硅微腔的制备,获得了层结构平整和光发射得到改进的多孔硅微腔.该文提出的制备多孔硅微腔的新方法还能在中心层得到直径为10nm左右、沿着腐蚀方向排列的高发光效率的硅柱.(2)首次报道了硅基有机微腔的电致发光(EL).该微腔由上半透明金属膜、中心有源多层膜和多孔硅分布Bragg反射镜(PS-DBR)组成.半透明金属膜由Ag(20nm)构成,充当发光器件的负电极和微腔的上反射镜.有源多层膜由Al(1nm)/LiF(0.5nm)/Alq<,3>/Alq<,3>:DCJTB/NPB/CuPc/ITO/SiO<,2>组成,其中的Al/LiF为电子注入层,ITO为正电极,SiO<,2>为使正、负电极隔离的介质层.该文制作有机微腔并提高其色纯性的方法可能是实现全硅基有机光子器件或光电子器件集成较有效的一种新途径.
其他文献
主要工作内容:(1)考察了等离子体参数对无机气体(氨、二氧化硫)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P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高分子薄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定,确定等离子体
1963年,在南肯辛顿,夜晚的宁静笼罩了整座城市.一个来自伦敦东区的小贼,就这样闯进了一间摆满画布和尚未完成的作品的小屋之中.屋中很凌乱,地板上摆放着颜料和成堆的纸屑,墙
期刊
她,22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做过文学史研究员、记者、编导,从地方到中央,从录播到直播,最终坐上央视王牌主编的位置。但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期,46岁的她却毅然辞职,选择去做别
该论文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ⅰ.取代氮杂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性能研究.ⅱ.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1.在分析研究文献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以α-[5-甲
该项目是应用"日晒法"由NaSO·10HO通过脱水转变为无水NaSO."日晒法"在小规模生产实验中得到应用,已经被证明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在大规模生产中解决了石盐和芒硝田建造方式(
压电传感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响应谱广、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已经被推广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及分子生物学等众多领域。压电免疫传感技术利用压电晶体与抗
该论文旨在探索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新方法.通过研究溶剂热体系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成功地将溶剂热反应推广到对Ⅱ-Ⅵ族和Ⅳ-Ⅵ族纳米材料的合成,并进而研究了水热合成Ⅱ-
多相不对称催化虽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但是比较成功的催化剂仅限于少数几个例子.如用于β-酮酸酯不对称氢化的酒石酸修饰的镍(Ni/TA)催化体系.由于影响这类多相不对称催化剂
该论文在无碱金属离子条件下,效益设计并合成出具有Beta沸石次级结构单元孔壁的SBU-MCM-41和SBU-MCM-48中孔分子筛.通过对SBU中孔材料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由于Beta沸
后现代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和禁忌,追求解放个性与返璞归真感。艺术家的创作越来越凸显出儿童的天真与单纯,现代绘画中出现了许多充满“童趣”的艺术作品,画家们寻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