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8-2010年在青岛农科院城阳试验站进行。对中筋小麦济麦22和玉米品种金海5号进行不同施氮量处理,系统研究了小麦-玉米复种连作模式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2009年、2010年试验中,随着小麦施氮量的增加,中筋小麦济麦22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以及谷/醇比均表现增加的趋势,且小麦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表现为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说明氮肥能有效提高中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以及谷/醇比,进而改善小麦的加工品质。
2.随着小麦施氮量的增加,中筋小麦济麦22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含量以及直/支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3.在小麦花后生长发育期间,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的蛋白质含量都是逐渐降低的,而丙二醛(MDA)活性却是逐渐升高的,在前作玉米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小麦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可溶性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活性,减轻冬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膜的选择透性,使膜的完整程度增大,损伤程度减小,延缓旗叶衰老,促进了光合生育期,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4.除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外,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小麦茎+叶鞘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和小麦籽粒蔗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在开花后含量上升,在花后14天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在前作玉米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均表现为随小麦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说明增施氮肥能够促进中筋小麦的糖代谢。
5.除小麦旗叶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受前作玉米施氮量影响无规律性,以及淀粉及其组分和直/支比随前作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外,其他生理指标均表现为上升趋势。
6.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中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籽粒干湿面筋含量也随着氮肥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适量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的Ie、W、W(40)、P/L和P值,同时降低L和G值,提高中筋小麦面团的弹性,降低面团的延伸性。Ie、W、W(40)、P/L和P值随谷/醇比的升高而升高,与谷/醇比呈正相关,而L和G值与谷/醇比呈负相关。
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中筋小麦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了跌落值。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中筋小麦的能量、拉伸比和拉伸阻力,降低小麦的延伸度。拉伸比和拉伸阻力与小麦籽粒谷/醇比呈正相关,延伸度与小麦籽粒谷/醇比呈负相关。
小麦籽粒谷/醇比影响小麦面团弹性和延展性,而湿面筋含量与拉伸面积呈正相关。提高氮肥可以提高小麦面粉的弹性,降低面团的延展性,进而改善小麦的烘焙品质。
7.在小麦施氮量一定时,除面粉干湿面筋含量随前作玉米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其它品质指标均无规律性变化。
8.氮肥明显提高了小麦的公顷穗数与穗粒数,降低了小麦的千粒重,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产量,过高的施氮量反而降低小麦产量。
在小麦施氮量一定时,公顷穗粒数随前作玉米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增加趋势,产量表现为单峰曲线,在M2处理下达到最大,其它构成因素无规律性交化。
综上所述,在玉米公顷施纯氮240 kg小麦公顷施纯氮210 kg时,小麦获得了最高产量,既可保证高产又可兼顾优质,所以,在W2M2处理时达到产质平衡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