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四和第三位,对我国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观察肝癌患者的临床检验数据,以及肝癌患者病理标本的PD-L1表达水平,探讨PD-L1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肝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1、运用病例联众系统检索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87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临床数据,并与术后肿瘤复发进行比较分析;2、通过对收集的87例(其中78例乙肝相关和19例非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肝癌标本进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D-L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相比于癌旁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阳性率为40.2%(35/87);2、临床资料发现,AFP越高,PD-L1表达阳性率越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比值越高,PD-L1表达阳性率越高;肿瘤分化越低,PD-L1表达阳性率越高;肿瘤TNM分期越晚,PD-L1表达阳性率越高;上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3、生存曲线分析发现,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和患者的PD-L1表达、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术前淋巴细胞百分比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9、0.001)。并且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术后随访中甲胎蛋白水平再次升高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11);4、随访结果显示,PD-L1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为60.0%(21/35),阴性患者的复发率为21.6%(11/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L1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为(2.4±0.4)年,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为(3.9±0.6)年,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单因素分析中患者肝癌组织的PD-L1表达、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术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17)。多因素分析中患者肝癌组织的PD-L1表达、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1、0.002)。结论: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术前淋巴细胞百分比、PD-L1表达水平和肝癌复发及不良预后有关,其共同机制可能与肿瘤免疫异常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