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中国邮政EMS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并于四年后开办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中国大陆快递业之先河。自此以后,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快递行业随之兴起并逐渐成为新经济的代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学术界对快递行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现状、快递业市场结构、快递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快递业发展趋势和方向,而对于快递业的空间市场势力问题研究尚有不足。快递市场作为一个垄断竞争市场,既有垄断因素,又存在激烈竞争,为探究空间视角下的快递业的市场绩效以及市场竞争程度,本研究引入空间市场势力这一概念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特点、市场集中度、快递业区域布局以及行业壁垒。然后利用需求弹性模型和基于全国快递业的空间市场势力模型测度中国快递业的空间市场势力。在此基础上,依据两个模型测度的空间市场势力值修正空间引力模型,以此探究快递业市场势力的空间联系和空间演化格局。最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空间市场势力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快递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快递业空间市场势力在全国层面呈现上升态势,但是在中国各区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快递业的空间差异现象比较明显,具有典型的二元特征。快递业市场呈现非均质状态,其空间市场势力较高的集中在中国西部和东北部,而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空间市场势力相对较弱。因此,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空间市场势力较弱,竞争环境较好;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空间市场势力较强,竞争环境较差。(2)需求弹性模型和基于全国快递业的空间市场势力模型测度结果显示的空间联系格局以东部、中部以及靠近中部的部分西部地区为中心,向边缘地区呈放射状发散,而且中国快递业的空间市场势力的空间差异变化随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快递业的空间市场势力在发达地域得到强化而在欠发达地域呈现弱化。基于需求弹性模型测度结果显示的空间联系强度先减弱后增强,而基于全国快递业空间市场势力模型测度结果显示的空间联系强度逐渐增强。(3)影响中国快递业空间市场势力的因素有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产业基础水平、经济基础水平。为充分利用中国要素禀赋及空间异质性,推动各区域快递业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如下:(1)内培外引,聚焦行业人才需求;(2)因地制宜,充分认识市场基础;(3)加速融合,实现跨区跨界联动;(4)精准施策,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方面拓展了空间市场势力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中国快递业的研究内容。从现实意义上看,本文对中国快递业空间市场势力的多层面研究为快递业的空间优化及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