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两种超六边形斑图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条件下首次获得了由大小点组成的两种新型的超六边形斑图:谐振超六边形斑图及振动超六边形斑图。并分别对其形成条件、演化机制、微观动力学行为以及随放电参数变化的特性规律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谐振超六边形斑图,实验发现:随外加电压的升高,放电斑图经历运动六边形斑图、点线同心圆斑图、谐振超六边形斑图,螺旋波斑图及六边形斑图的演化顺序。通过对其时空相关性测量,发现它由两套不同的六边形子结构相互嵌套、交替振荡而成,一套由大点构成(L),另一套由小点(S)构成,在每个电压周期内遵从着S-L-L-S-L-L的谐振振荡序列。对谐振超六边形斑图进行了相应的傅立叶变换,发现相空间中存在两种主要的波矢,分别为小波矢(-q)h和大波矢(-K)h,它们之间满足三波共振关系。对谐振超六边形斑图与超四边形斑图进行了对比,发现边界条件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这两种形式超点阵斑图的形成。   对振动超六边形斑图,实验发现,随外加电压升高,放电斑图经历运动六边形,振动超六边形斑图,螺旋波斑图(或条纹斑图)及六边形斑图的演化顺序。振动超六边形斑图的小点不停的在两个大点之间来回振动,于是在快速曝光条件下(10ms)对其光亮度分布及振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其时空相关性进行测量发现,振动超六边形斑图由四套不同的六边形子结构相互嵌套,交替振荡而成。   对谐振超六边形斑图及振动超六边形斑图对比分析,发现其大点都是在每半电压周期放电两次叠加而成。其中第一次放电丝形状呈柱状,第二次放电呈喇叭状。两次放电的叠加形成了中心很亮,周围一圈光晕的大点形态。实验还发现,空气湿度大小影响着这两种超六边形斑图的形成。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因能量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可移动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化而带来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人类的高度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开发利用绿色新型能源,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能量的收集与转换利用。2006年纳米发电机的问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它可以随时随地地收集周围环境中的各类机械能并转换为电能,供给微型电子器件使用,从而以换能器的形式实现了小型可移动电子器件领域中的能量供给,具
进入1956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能直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于是,从1956年起,便酝酿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礼堂,以供党中央开会使用。这个呼声到1958年时变得更加高涨。1958年7月,北京市规划局专门去莫斯科考察,准备筹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的礼堂。8月,中
尽管标准模型(SM)被认为是一个在O(102)GeV能标下成功的有效理论,在TeV能标下将有新物理出现。在SM的众多扩展理论中,最小超对称模型MSSM[1]被认为是描述新物理的最佳候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