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知识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创新型转变。因此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不得不进行改革,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满堂灌”、“添鸭式”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相协调。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开始,全国教师纷纷展开了探究式教学的探索。“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该教学模式于1993—2000年在天津第四中学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年以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河南省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在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这种教学模式至今已经实验七年了,西峡县整体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学成绩由全市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目前西峡的小学和初中已经推广了这种教学模式,高中还在实践当中。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效率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可行性进行实践论证。采用了文献分析,教学实践,问卷调查,考试考查等研究方法。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文献的方法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四部分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考试考查方法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得出了可靠的结论。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各自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第六部分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作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