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气候环境灾害成为环境学和生态学以及气候学领域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部分地区出现的极端干旱,暴雨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植被作为生产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能够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气候变化相对敏感的区域。本研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选取该地区进行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通过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统计学的知识与方法,对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因子和NDVI数据进行多年的序列研究。研究合肥市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可以为合肥市改善植被生长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提供良好的借鉴。本文基于合肥市2000年至2015年的植被覆盖NDVI图像和相关统计数据及合肥市同时期的气温、降水数据,运用GIS技术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合肥市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和气候变化特征。选择同时期气象数据,处理得到研究区的气象因子栅格图像数据,分析气象变化。计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气象因子与合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响应关系。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2000—2015年合肥市植被覆盖NDVI区域平均值的变化具有波动性,并呈现增长趋势;合肥市植被覆盖以良好为主,优、一般也占据一定规模,差的面积较小,以巢湖和建成区为主,巢湖区域所统计得到的植被覆盖NDVI数值始终趋向于0;(2)总体来说,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处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35%/16a,有74.74%的植被覆盖度像元呈现出增加趋势,有25.26%的像元呈现出减少趋势;(3)合肥市2000—2015年的气温、降水均变化多样,16年间,合肥市年均气温在14.6—18.3摄氏度之间变化,合肥市年均降水在584.1—1725.2毫米(mm)之间变化,年际差异大,由线性趋势可以看出,合肥市气温在16年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降水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4)植被覆盖NDVI多年均值与降水多年均值、气温多年均值均为负相关,具有显著性;逐年年均植被覆盖度与年均降水量正相关面积要远大于负相关面积。植被覆盖度与年均降水量正相关面积占全市的76.4%,负相关为23.5%;植被覆盖度与年均气温正相关面积占全市的68.2%,负相关占全市面积的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