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越窑研究——以张家地窑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窑在中国制瓷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越窑衰落时间,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在北宋晚期。而最新的考古资料证明,北宋晚期之后越窑并非一直走下坡路,而是在南宋早期又得到了创新发展。本文以张家地窑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考证、窑址实地考古调查、工艺学研究、考古实物资料的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相邻窑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研究,旨在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确定张家地窑本身在越窑制瓷史中的地位,同时探讨南宋越窑在工艺技术上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通过对张家地窑出土瓷器的比较分析发现,传统越窑青瓷和创新乳浊釉类青瓷两者出土的同类器型在造型、尺寸、装烧方式基本相似。从部分出土器物中的形制反映出南宋越窑产品用途可以分为日常用瓷、文人用瓷和祭祀用瓷。张家地窑青釉瓷器制瓷工艺大体继承五代至宋以来的工艺,纹饰丰富多样,刻划花技法成熟。乳浊釉瓷器多为素面,釉面滋润,釉色呈青绿色。出现了与传统越窑青瓷不同的面貌和独特的器形。在窑具方面,垫饼、支钉、T形具的出现满足了烧造特定产品的需要。张家地窑的创新发展也对南宋官窑的设立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笔者将张家地窑址与低岭头窑址上层堆积和寺龙口窑址第六期的出土器物进行比较,三者出土的瓷器非常类似,年代下限都应达到南宋早中期,说明了“低岭头类型”灰黑胎高质量的厚釉乳浊釉青瓷是南宋时期越窑普遍生产的瓷器类型。这类青瓷曾作为南宋早期宫廷用瓷和祭祀用瓷。
其他文献
高精度的土地覆盖产品可以客观真实地描绘全球及区域陆表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基于时序NDVI方法和基于地形因子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精度。本文针对这两种方法将做进一步探讨,将土地覆盖产品分类精度做进一步提高。本文选择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为目标产品,以京津冀地区为应用示范区,进行分类精度提高和评价,以1:10万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利用地形因子和时序NDVI,对目标产品MCD
学位
地震信号在采集和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采集仪器产生的各种随机噪声的污染,其中,同频带噪声由于具有非平稳、高能且频带与地震信号相同的特点,给地震信号降噪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地震同频带噪声降噪方法存在自适应能力差、需要人工选取参数以及降噪能力有限等问题,使得降噪的信噪比较低。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其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高效性、准确性以及较高的自适应性等优点,有利于处理地
学位
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建筑工程和岩土工程抗震技术发展的巨大动力。21世纪初,土木工程领域兴起了以韧性思想为核心的建筑抗震韧性设计理念,这一新的理念代表着建筑抗震领域未来新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学者对建筑抗震韧性的评估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估体系和方法。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在建筑抗震韧性评价中,对建筑场地的抗震韧性评价鲜有涉及,只是提出了应对地震次生灾害对建筑不利影响的措施,尚未对建
学位
框架柱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承受竖向荷载,还要抵抗地震引起的侧向力。框架柱受到填充墙的影响,其抗震性能有所折减。震害调查表明,当柱间砌筑半高填充墙时,由于墙体对框架柱的约束作用,会缩短框架柱的自由高度,增大柱的抗侧刚度,使未约束部分形成薄弱短柱,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影响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因此对此类“短柱”进行加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学位
当江断裂既是巴颜喀拉块体南边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震发震构造,又被认为是继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之后巴颜喀拉块体南边界带潜在强震危险区;同时也是甘孜-玉树断裂最西端与风火山断裂的转换连接构造。其强烈的晚第四纪构造变形在调节和吸收青藏高原内部变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工作条件所限,目前对当江断裂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的研究基础较差,致使我们无法合理评估其未来的强震危险性,以及对巴颜喀拉块体
学位
建筑为什么会震倒,这是一个百年难题。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假说或理论,但都难以经得起震害实践的检验。实际上,人们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时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比邻而居的那些建筑为什么不倒。本文从汶川地震震害现场选取代表性建筑—底商多层砌体,进行震害机理探讨。通过实际震害对比、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到部分新的认识。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详细调查了极震区一栋五层底商砌体建筑(以下简称目标建筑),测绘了结构构
学位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形变、质量迁移等变化可以由重力场反映出来,超导重力仪作为性能优秀的重力测量仪器,在地震监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超导原理完美应用的重力测量仪器,超导重力仪使用超导悬浮系统代替传统弹簧式重力仪中的机械弹簧,使其工作稳定性远超其他类型仪器,也正是由于此优点,超导重力仪在固体潮监测、水文水质地壳形变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超导重力仪中球形电容传感器的分析,了解其结构参
学位
行书起于日常书写,本是一种记录文字,在西晋时作为誊抄文件副本的专用书体,后来也用于尺牍书信,然而到了唐代它却作为一种纪念文字加入了书碑的行列,其始作俑者便是唐太宗。然而将太宗的传世碑刻《晋祠铭》、《温泉铭》与其手札《两度帖》相比不难看出太宗的手扎与碑刻采用的是同一种书写方式,即二王体系手札行书的书写方式。太宗虽然是第一个用行书书碑的书家,但是显然他并没有找到一种与石碑材质和形制相契合的书写方式,而
学位
砖石结构文物建筑常因为可溶盐随水分迁移、结晶而产生病害,多种离子在文物本体中并存。已有的水盐迁移机理研究往往是把可溶盐作为一个整体,而未考虑到界面现象会导致不同离子的迁移运动具有差异性。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界面双电层会导致文物内部离子迁移速度不均,产生自然电位。当施加直流电场时,该界面现象对离子迁移的影响更为显著。本课题尝试研究界面现象对电化学法去除砖内部硫酸盐的效率和电渗的影响机理。通电体系中,
学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强震多发、特大地质灾害严重的主要地区之一,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是造成区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1654年天水南8.0级特大地震和1920年海原8?级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分布广、灾害重的现状,基于Google Earth卫星影像解译结果,开展了黄土地震滑坡野外调查工作,统计分析了1654年天水南8.0级特大地震和1920年海原8?级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学位